国际奶牛育种新技术
【摘要】:正1985年,动物模型被应用于奶牛育种中,带来了距今最近一次的育种技术革新。动物模型可以有效地剔除育种值估计中的环境效应,从而使育种值的估计更准确。随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在估计时引入了测定日模型。为了适应奶牛业的快速发展,现在,在每年进行遗传评估时,都会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遗传参数,以求达到更高的估计准确性。盈利是牧场经营的最终目的。影响牧场盈利的主要
|
|
|
|
1 |
邱昌功;以色列奶牛育种的历史、现在和方向[J];中国奶牛;1998年06期 |
2 |
丁可,为苟素,张禹;奶牛群改良(DHI)及建立我省奶牛改良组织HDHI的方案[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7年02期 |
3 |
张勤,张沅,秦志锐;中国奶牛育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乳业;2001年06期 |
4 |
阚远征;CVM、BLAD——两个奶牛致死遗传性疾病[J];中国奶牛;2004年06期 |
5 |
白广臣,王庆琨,陆东林;奶牛蹄变形及其防治[J];新疆畜牧业;1991年05期 |
6 |
唐淑珍;西安市奶牛育种进展[J];黄牛杂志;1996年01期 |
7 |
董辉,魏绍清,张秀林;奶牛配种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1年06期 |
8 |
赵英杰;奶牛的分月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04年06期 |
9 |
张计朝;高玉宾;;养奶牛,怎样才会获得高效益?选种选配、管理到位,一个都不能少[J];北方牧业;2008年12期 |
10 |
李洪业;奶牛近亲交配及控制[J];中国奶牛;2004年06期 |
11 |
李世富,李德生,张巨亨,翟乃元,刘桂省;我场是怎样持续开展奶牛育种工作的[J];中国奶牛;1996年02期 |
12 |
周明;维生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J];草食家畜;1991年01期 |
13 |
唐榕,马匆匆,毛裕民,徐亚欧,龚荣慈;奶牛ZFY、ZFX基因片段的克隆及测序[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年01期 |
14 |
张文灿,CLARE RENNIE;加拿大如何创造一流的奶牛遗传物质[J];中国奶牛;2001年02期 |
15 |
李荣峰,韩云霞;山西奶牛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奶牛;2002年02期 |
16 |
白广臣,王庆琨,陆东林;奶牛蹄变形及其防治[J];新疆农垦科技;1991年S1期 |
17 |
李惠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奶牛业[J];畜禽业;1994年01期 |
18 |
陈益;提高奶牛群体生产性能的综合技术措施[J];中国乳业;2003年11期 |
19 |
周丽东,张永根;国外奶牛群体改良计划的成就及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乳业;2004年10期 |
20 |
张元跃;奶牛长期选择的效果[J];中国奶牛;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