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DPC编码的前向纠错在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对传输性能影响很大,采用单一方法缓解偏振模色散效果不理想。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作为目前性能最优异的信道编码应用于偏振模色散反馈控制算法的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中,误码性能提高明显。在10Gbps速率的OOK调制格式下,错误比特率下降至10-8以下。
|
|
|
|
1 |
李祥明,SOLEYMANIM R,LODGE J,GUINAND P S;采用基于GF(q)的LDPC编码实现带宽有效传输及编码设计(英文)[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2 |
张治,齐丙花,张平;高频谱效率LDPC编码调制系统[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4年02期 |
3 |
吕明浩,徐澄圻;宽带无线城域网中的关键技术[J];山东通信技术;2004年04期 |
4 |
曾蓉,梁钊;低密度校验(LDPC)码的构造及编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5 |
李文雄;刘玉君;王伟祥;;基于低密度校验码的数字水印研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6 |
吴阳;;CMMB系统中的LDPC编码技术简介[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8年04期 |
7 |
郑少语;肖静;;LDPC编码在OFDM水声通信中的应用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0年11期 |
8 |
韩旭东,张春业,曹建海;下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在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4年03期 |
9 |
佘方毅;万戈;;DVB-S2中LDPC编解码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年12期 |
10 |
叶飞;张宗橙;;卫星数字广播电视中级联码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3期 |
11 |
张细政;;一类规则LDPC码构造及其部分并行译码器设计[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2 |
蔡嵩;于奇;;光正交码在LDPC码中的应用性能分析[J];电子工程师;2008年02期 |
13 |
祁钰;席志红;;带有感兴趣区域全视觉图像的传输改进方案[J];应用科技;2008年07期 |
14 |
杨雪飞;高俊;;LDPC码在深空通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23期 |
15 |
张进坡,李兴明;光传输系统中的super-FEC技术[J];光通信技术;2003年09期 |
16 |
周晓宁;闵芳;周小林;;一种基于LDPC链路自适应技术的研究[J];通信技术;2008年04期 |
17 |
李强;陈其先;陈瑾;;流星余迹信道下LDPC码最小距离计算[J];广东通信技术;2008年10期 |
18 |
祁中洋;林基明;;基于DVB-S2标准LDPC码译码器的设计[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19 |
何英亮;杨高波;许拔;李俊杰;;一种基于整数变换DC分量的自适应视频水印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年03期 |
20 |
王逸冰;;CMMB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与改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