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丹参中13种成分的UPLC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13种化学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丹参中13个成分的含量,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Acquity UPLC BEH C_(18)(5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以流速为0.5 mL·min~(-1)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用UPLC-PDA进行分析检测,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13种被测成分,即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Ⅰ、降鼠尾草氧化物、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在测定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在91.1%~104.2%之间,RSD值≤5.1%。结论:UPLC分离效果及重现性好,且快速、简便,可作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方法。
|
|
|
|
1 |
武为宝;唐军;;UPLC法测定丹参中5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9年05期 |
2 |
季旻游;;丹参对肝脏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药师;2005年10期 |
3 |
刘天宝;彭艳芬;刘四运;伍光辉;;丹参中化学成分的提取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8期 |
4 |
谢凯;赵磊磊;姜红宇;朱盛山;;近年来丹参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年10期 |
5 |
关昕,吴立军,解黎雯;丹参现代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
6 |
朱春娥,毛晓林;丹参治疗肝纤维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3年04期 |
7 |
陈磊;陆茵;郑仕中;;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整合效应[J];中草药;2009年03期 |
8 |
董蕊,郑毅男;丹参中丹参酮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9 |
谢仲德;方应权;;丹参提取与分析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
10 |
杜冠华,张均田;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续前)[J];医药导报;2004年07期 |
11 |
李磊,胡广林,FrankS.C.Lee,王小如;丹参抗氧化成分及其分布特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12 |
柴瑞震;丹参的药理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年06期 |
13 |
张建新;;有望实现丹参新品种的大规模栽种技术问世[J];农村百事通;2009年03期 |
14 |
赵宝林;钱枫;刘学医;;药用丹参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02期 |
15 |
王玉凤;;丹参佐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
16 |
邢颖;;丹参市场需求强劲[J];中国现代中药;2006年02期 |
17 |
曹珍;温春秀;赵建成;田伟;刘铭;周巧梅;谢晓亮;;不同种质丹参的药材有效成分比较[J];河北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
18 |
杨艳菊,杨学锋;丹参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
19 |
张丽琼,崔浩;丹参在眼科的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年04期 |
20 |
张辰露,孙群,叶青;连作对丹参生长的障碍效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