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摘要】:文章宗旨是(目的)研究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为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群体遗传统计分析。基于品种间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结果)4个地方绵羊品种共检测到70.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Na)在10.0~18.0之间;4个地方绵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81~5.6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5 2~0.737 3,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671 1~0.782 0;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84 7,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晋中绵羊与乌珠穆沁羊都为最大(0.577 5,0.612 6),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都为最小(0.154 2,0.195 5),首先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聚为一类,晋中绵羊与广灵大尾羊聚为另一类,然后两类聚在一起形成一大类。(结论)结果表明4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但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晋中绵羊和广灵大尾羊间已有明显分化。选择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各地方绵羊品种分子聚类关系与其形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相)基本一致。
|
|
|
|
1 |
徐泽君;如何科学利用河南山绵羊品种[J];农家参谋;2003年06期 |
2 |
郑江平,陈彤,蔡东萍;新疆牧区不同绵羊品种成本收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年05期 |
3 |
买买提伊明·巴拉提;柳广斌;;分子标记常用技术及其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04期 |
4 |
包鹏甲;罗玉柱;成述儒;曾玉峰;;中国五个绵羊群体mtDNA D-环遗传多样性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
5 |
汤存伟;邢巍婷;石亮;余雄;刘武军;黄锡霞;决肯;杨晓忠;;新疆13个绵羊品种及1个杂交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6期 |
6 |
乔海云;赵倩君;姚娜;卢亚洲;孟详人;韩健林;关伟军;马月辉;;绵羊H-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J];遗传;2009年07期 |
7 |
王教勋;;四川省副热带地区绵羊引种饲养之气候环境依据浅析[J];四川草原;1988年01期 |
8 |
何贵明;;四川新区绵羊繁殖性能观测[J];四川草原;1991年03期 |
9 |
李国林,李秉诚;多胎绵羊品种及在生产中的应用[J];草食家畜;1992年05期 |
10 |
金江;小尾寒羊与相似绵羊品种的鉴别[J];当代畜牧;1998年03期 |
11 |
胡洪杰,牛志河;著名肉毛兼用绵羊品种──德克塞尔羊(Texel)[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0年03期 |
12 |
储明星,程金华,过纬;微卫星标记OarAE101和BM1329在五个绵羊品种中的初步研究[J];遗传学报;2001年06期 |
13 |
储明星,成荣,陈国宏,方丽,叶素成;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15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4 |
张勃;杨博辉;;利用微卫星多态性预测绵羊杂种优势[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5 |
王桂香;;春季绵羊剪毛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10年03期 |
16 |
车文功;新疆优良绵羊品种介绍[J];新疆农业科学;1959年11期 |
17 |
雷雪芹
,陈宏
,陈玉林
,郭满才
,袁志发
,雷初朝
,孙维斌
,李瑞彪;六个中国固有绵羊品种的群体遗传学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2年S1期 |
18 |
;体重100kg的毛用、毛肉兼用和肉毛兼用绵羊品种的种公羊日粮范例[J];饲料博览;2004年06期 |
19 |
管松;何晓红;浦亚斌;叶绍辉;关伟军;马月辉;;中国西南地区5个地方绵羊群体mtDNA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7年03期 |
20 |
黄顺国;额尔和花;王新燕;顾亚玲;高晓原;;绵羊多胎基因BMPR-IB,BMP15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