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鹿亚科动物的遗传分化研究
【摘要】:通过PCR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我国现有5种鹿亚科物种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并结合GenBank检索到我国的2种鹿亚科动物同源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鹿亚科动物D-loop区序列全长在921-1072bp之间,序列中存在重复单元,碱基T、A、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1%、30.2%、22.7%及15.0%,各物种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64-0.106,处于属间差异,支持将麋鹿和豚鹿并入鹿属的观点。以控制区全序列为基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梅花鹿、马鹿和白唇鹿亲缘较近,它们与水鹿构成一组进化枝,而坡鹿与麋鹿构成一组进化枝,以上两枝最后与豚鹿并在一起。
|
|
|
|
1 |
郝朝运,郭卫东,刘鹏;七子花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J];园艺学报;2005年03期 |
2 |
张文标;金则新;李钧敏;;濒危植物香果树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1期 |
3 |
金则新;李钧敏;丁丽亚;;短柄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研究;2007年05期 |
4 |
孙贺娟;王冬平;王钜;李桂军;孟霞;曹争和;陈振文;;不同地域长爪沙鼠群体间遗传状况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07年05期 |
5 |
杨一平;尹瑞雪;张军丽;;红皮云杉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3年06期 |
6 |
王峥峰,王伯荪,李鸣光,张军丽;锥栗种群在鼎湖山三个群落中的遗传分化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8期 |
7 |
黎中宝,林鹏;白骨壤种群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8 |
王铁娟,杨持,马静,乔淑军,李大旭;油蒿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9 |
李晨;潘大建;毛兴学;涂从勇;周汉钦;范芝兰;李晓方;;用SSR标记分析高州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J];科学通报;2006年05期 |
10 |
冯宗云;刘仙俊;张义正;凌宏清;;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西藏野生大麦的遗传多样性(英文)[J];遗传学报;2006年10期 |
11 |
周乐;殷宝法;杨生妹;淮虎银;李世平;张镱锂;魏万红;;青藏公路对高原鼠兔种内遗传分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
12 |
夏婧;郭友好;;邓氏马先蒿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年06期 |
13 |
王金凤;Chiaki kuroda;龚洵;;东俄洛橐吾遗传变异与分化的ISSR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2007年05期 |
14 |
郭宏宇;高玉葆;马成仓;吴建波;王银华;;内蒙古草原小叶锦鸡儿遗传分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1期 |
15 |
孙利忠;刘彤;;植物表型可塑性概述[J];生物学教学;2009年03期 |
16 |
葛方兰;周小奎;;紫茉莉不同花色植株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7 |
童馨;龚世圆;喻达辉;黄桂菊;杜博;李色东;;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世代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9年02期 |
18 |
李旭光;许广平;阎斌伦;杨家新;赵艳景;徐建荣;许璞;;菲律宾蛤仔不同地理群体生化遗传结构与变异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9年04期 |
19 |
王石华;;雄配子体选择的遗传分化效应及其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5期 |
20 |
毕泉鑫;金则新;李钧敏;李建辉;;枫香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研究;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