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种质特性与根和根颈腐烂病幼苗抗病性的关系初探
【摘要】:以水琼脂培养基为基质,19个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平皿法,把20粒经表面消毒的苜蓿种子置于接种了3种镰刀菌的水琼脂培养基的表面,然后置于20℃培养箱培养7d后,观察记载发病情况,病害共分5级(0级-健康无病幼苗,4级腐烂坏死的种子)。分别测定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对19个苜蓿品种发病率、病情指数及苜蓿种质特性的影响,测定了品种发病率与种质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种子千粒重,幼苗胚根鲜重,胚根长度等与发病率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种子发芽率不论是在人工接种或不接种病原镰刀菌条件下,皆与病害的发病率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8和0.5503。
|
|
|
|
1 |
康玉凡,马鹤林,陈有军,申庆宏,海棠;我国苜蓿品种的适宜辐射剂量[J];内蒙古草业;1998年01期 |
2 |
庄文发,王宪山,鲍春琴,陈秀霞,肇恒哲,王文成,陈冲,雷虹,康兴;辽宁省引进苜蓿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续报[J];养猪;2003年06期 |
3 |
南红梅,王俊鹏,闫建波;8个引进苜蓿品种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2期 |
4 |
林伟平;王华兵;梁刚;米立刚;牛生和;;克拉玛依生态荒漠区苜蓿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年06期 |
5 |
黄德昌;;浅谈苜蓿的种植与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1期 |
6 |
买买提·阿洪西克;热比亚木·阿不来孜;依不拉音·热合木吐;赛福拉·阿布列提甫;赵东;;9个苜蓿品种引种对比试验研究[J];新疆畜牧业;2011年03期 |
7 |
刘丛生;柴凤久;刘泽东;尤海洋;高海娟;;北方山区苜蓿引种筛选与优化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11期 |
8 |
姜润潇,黄丽银,伍维高,丁敏,苟践;三峡库区苜蓿引种试验初报[J];草原与草坪;2003年04期 |
9 |
杨青川,韩建国,孙彦,康俊梅;苜蓿耐盐基因分子标记的筛选[J];作物学报;2005年09期 |
10 |
胡清泉,玉永雄;转基因苜蓿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2005年05期 |
11 |
李明芳;张尚宁;;紫花苜蓿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12 |
孟林;毛培春;张国芳;;京郊平原区苜蓿生产能力与耗水规律的研究 [J];草业科学;2007年04期 |
13 |
胡桂馨;贺春贵;王森山;杜文华;;不同苜蓿品种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抗性机制初步研究[J];草业科学;2007年09期 |
14 |
田辉春;郭连云;伊发春;拉新;;不同苜蓿品种栽培5年的生产状况比较[J];草业与畜牧;2008年02期 |
15 |
陈托兄;陈小兵;郝文军;蔺宇坤;卢欣石;;盐分对紫花苜蓿品种萌发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年12期 |
16 |
毛雅妮;孙娟;张德罡;盛亦兵;杨国锋;;苜蓿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9年09期 |
17 |
刘卓;王志锋;耿慧;于洪柱;徐安凯;;15个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
18 |
朱书新;李彦荣;;苜蓿种植机械化技术[J];科技风;2010年09期 |
19 |
张健行,李鸿祥;美国的苜蓿产业(连载之二)[J];中国乳业;2002年06期 |
20 |
王农基;曹社会;;关中地区10个苜蓿品种的比较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