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草地生态系统科学利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刘士义  
【摘要】:用科学的季节性禁牧代替简单的多年全面禁牧,实现羊—草经营主体分离,有偿利用草地资源,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利用天然牧草资源,且方便易行,是解决羊草矛盾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科学利用,又有利于养羊业可持续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洛桑塔青;普布卓玛;旦增姑桑;格珍;普布普赤;;草地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进展[J];西藏农业科技;2022年01期
2 李璐;;试论辽宁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J];防护林科技;2020年12期
3 王月梅;张金林;司宗信;;甘肃省草地资源退化原因及草地生态系统恢复途径[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4 张骑;甘孜州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四川草原;2003年01期
5 蒙荣,金花;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草业;2001年04期
6 边巴普赤;斯确多吉;南吉;尕藏加;刘培培;汪诗平;;草地生态系统呼吸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11期
7 韩其飞;李莹莹;彭开兵;李超凡;黄晓东;许文强;;大气氮沉降对中亚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年21期
8 韩国栋;康萨如拉;赵萌莉;王忠武;;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概述[J];草原与草业;2019年04期
9 白永飞;赵玉金;王扬;周楷玲;;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功能区划助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06期
10 ;中蒙草地生态系统联合野外观测与研究站建成[J];干旱区地理;2017年06期
11 张妹婷;翟永洪;张志军;唐文家;马燕;聂学敏;丁玲玲;;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及其动态变化[J];环境科学研究;2017年01期
12 陈敏;王光谦;李永平;周雅;;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的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以三江源区为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7年03期
13 刘宏达;;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2015年35期
14 李学斌;樊瑞霞;刘学东;;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过程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11期
15 程荣花;;草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2013年03期
16 邱凌;王丽娟;赵磊;唐小军;李富华;王思扬;;四川省草地生态系统破坏损失价值评估[J];四川环境;2012年06期
17 陈晓鹏;尚占环;;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2011年04期
18 马琳;李学斌;谢应忠;;草地生态系统枯落物分解及功能研究[J];草业与畜牧;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士义;;草地生态系统科学利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A];《2009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C];2009年
2 徐国梅;王媛;段丽杰;李昂;;吉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草地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20年
3 尹卫;杨国柱;李小安;田海宁;熊丽丽;严晓霞;;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紫花苜蓿选育工作进展[A];第七届(2017)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7年
4 王堃;;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的耗散结构机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常根柱;焦婷;周学辉;杨红善;;河西走廊不同类型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土、草营养变化研究[A];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蒋高明;;试论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以浑善达克沙地草地为例[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高清竹;万运帆;李玉娥;刘硕;马欣;江村旺扎;王宝山;;藏北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风险及其综合适应管理[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蕾;谢应忠;许冬梅;;宁夏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孙永强;;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现状与利用对策[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孙菁;彭敏;陈桂琛;周国英;王顺忠;;人类活动对青海湖地区草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1 赵亮;杨惠敏;刘钟龄;;物候期分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2 王磊;张刚;;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变化研究[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9年
13 罗绪刚;;草地生态系统中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生态调控研究[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14 张金林;;甘肃省草地资源退化原因及草地生态系统恢复途径[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5 邓璐;国云亮;张昕怡;聂东昱;张刚;;适应性管理背景下草地汞循环研究进展[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9年
16 张晓煜;王连喜;袁海燕;;宁南半干旱地区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能量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7 戴雅婷;那日苏;吴洪新;王海;秦艳;王宁;赵海霞;;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碳循环研究进展[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8 王静;赵萌莉;韩国栋;;凋落物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9 武高林;杜国祯;;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发展[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0 尹剑慧;卢欣石;;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玉;半干旱区草地自然恢复的地上—地下生态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2 魏琳;氮添加和刈割对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地下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3 张克柔;全球森林和草地自然生态系统氧化亚氮排放的模型构建与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方超;增温和氮素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微生物特性和植物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20年
5 王冬;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及其影响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6 白卫国;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孙政国;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储量初步核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朱晓波;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呼吸估算研究[D];西南大学;2020年
9 王赟博;松嫩草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对氮沉降、降水增加及放牧的响应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张仁平;新疆地区草地NPP和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11 王雪璐;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2 贾小旭;典型黄土区土壤水分布及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3 王斌;三江源区退化和人工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14 周伟;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15 王咏;松嫩草地退化指示植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6 鄢创;增温和氮添加对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碳氮磷特征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0年
17 刘兴元;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8 袁祯燕;新疆植物资源评价[D];新疆大学;2008年
19 于遵波;草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及其动态模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0 杨新明;华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交换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伟;北方六省草地生产力时空动态及气候驱动因子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马昊翔;青海省草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邹蕴;锡林浩特市露天矿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4 王玮;西藏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D];长安大学;2019年
5 崔景轩;东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气候风险评估[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6 郭舒艳;CLM4.5模型生态系统呼吸模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9年
7 吕曾哲舟;不同干扰对草甸退化及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9年
8 付义勋;三江并流区草地分布地质条件影响分析[D];云南大学;2019年
9 张利敏;氮素和水分添加对内蒙古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10 纪翔;退牧还草政策影响下呼伦贝尔草地土壤有机碳变化[D];喀什大学;2019年
11 张晨曦;青海布哈河流域草地生长期及枯黄期养分特征[D];兰州大学;2019年
12 蔡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9年
13 吕丹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大安市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14 蔡亚荣;2001-2014年新疆草地物候与草地NPP时空格局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15 杨华;脲酶/硝化抑制剂对额尔古纳草场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及其在草地环境保护中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8年
16 李洋;贵州省喀斯特山区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17 朱玉果;2000-2015年宁夏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宁夏大学;2018年
18 许子娟;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碳、氮、硅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天津大学;2018年
19 苏淑兰;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D];兰州大学;2015年
20 李洋;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D];兰州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记者 张劲 及庆玲;我区放牧草地生态系统基础研究取得新成果[N];内蒙古日报(汉);2021年
2 见习记者 郭家翔;把论文写在草地上 把成果留在牧民家[N];中国民族报;2019年
3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呵护“地球的皮肤”[N];经济日报;2019年
4 记者 戴随刚 通讯员 马宗泰;环青海湖地区 草地生态系统响应试验启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记者 辛元戎;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揭牌[N];青海日报;2010年
6 记者 郭姜宁;防御母亲河断流应从源头抓起[N];科技日报;2001年
7 整理 记者 王雪莹;地球上的“碳仓库”[N];北京科技报;2021年
8 记者 王兴林;中科院调研组来和调研[N];和田日报(汉);2015年
9 记者 丁佳;是真的!草地研究证明“瑞雪兆丰年”[N];中国科学报;2020年
10 本报记者 彭科峰;东北大地上的“绿色使者”[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1 本报记者 张琛 实习记者 刘娇娇;我市去年种草123万亩[N];榆林日报;2014年
12 记者 王大千;科技支撑青海祁连山区生态良性发展[N];青海日报;2018年
13 本报记者 罗连军;草原增绿 牧民增收 生态趋好[N];青海日报;2016年
14 本报记者 江娜;像种粮食、植树一样种草[N];农民日报;2009年
15 本报记者 王剑;重拾草原绿色梦[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16 记者 刘恕;中美在生态环境等领域进一步合作[N];科技日报;2005年
1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白峰哲 嘉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胜功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万师强;草原建设应重视碳汇功能[N];农民日报;2010年
18 本报记者 王晨绯;沙漠何以不荒凉[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9 本报记者 王菲 见习记者 卢文静;建立水土保持环保意识[N];西藏日报(汉);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