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以肢端坏死为首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临床病例报道

刘平  周涛  马海涛  李晓绿  邱文淼  
【摘要】: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骨关节、心血管及肾脏损害等为主,少数以肢体末端坏死为首要表现,容易误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宏文,金玉;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年02期
2 肖菁;;1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17期
3 蒋蔚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小管酸中毒一例报告[J];云南医药;1987年01期
4 於强,王吉耀,姜林娣,张锦生;自身免疫性肝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的异质性[J];中国临床医学;2001年04期
5 李德香,贺焕友,陈玉芳,蒋建章,沈兆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损害6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91年05期
6 杨桂芬;王彤;;中医辨证治疗红斑狼疮30例临床分析[J];中医药信息;1993年02期
7 鲁晶;吕年;王晓东;;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心电图改变[J];医学研究杂志;2003年02期
8 ;祝您健康信箱养生防病[J];祝您健康;2004年10期
9 刘宏,朱起之;多发性硬化伴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年05期
10 魏俊;以类风湿关节炎、Evans综合征为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告[J];新医学;1988年03期
11 李冬雪,魏贤文;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12 张霞,刘雨银,熊焰;系统性红斑狼疮12例临床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13 李天玲;吴惠联;王惠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测定[J];山东医药;1978年04期
14 张建平,陈雷宁;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J];新医学;2005年01期
15 林春,周辽军,叶任高;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0年04期
16 庞仲华;杨敏芳;潘士荣;王忠誉;崔玉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胸膜损害(附128例胸部X线检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1993年08期
17 凌宗倩,曾昭宇,陈蓉,李慧;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J];四川医学;1999年05期
18 尹雷;王玉;曾学军;曾小峰;;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二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7年06期
19 凌宗倩;6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改变[J];成都医药;1995年03期
20 罗悦性;张志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误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平;周涛;马海涛;李晓绿;邱文淼;;以肢端坏死为首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临床病例报道[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万焰;刁庆春;;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杨锡孟;李艳芬;;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骨瘤1例[A];玉溪市第十二届内科学术年会讲义[C];2008年
4 黄卫华;;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何远梅;;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健康教育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健康教育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集[C];2000年
6 林冰;吴东海;王丽英;曹慧颍;张政新;刘艳秋;;不同性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分析比较[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玉华;吴庆军;郑文洁;曾小峰;唐福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奴卡菌病二例[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曾皓琛;;激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曾伟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小腿巨大溃疡皮瓣转移成功一例[A];第十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钢;;类风湿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辅助检查路径分析与临床诊治[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博;血必净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冯金保;中国汉族人群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家系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荣良;系统性红斑狼疮OAZ基因通路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林纤;iTRAQ多重标记技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孙崇玲;LL-3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腊梅;凉血化瘀解毒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少然;T辅助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评估价值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范晔;中国汉族人群P2X7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汤媚妮;白芍总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姜忠信;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腊月;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H因子水平及其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慧;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4 朱立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护理的相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5 石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散性肺泡出血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朱青青;3种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吴玲艳;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杜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血清IFN-γ、IL-10水平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9 黄金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鼠机制及疗效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10 成姣梅;抗β_2GPⅠ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维生;如何早期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N];潮州日报;2009年
2 陈静;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保健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胡德荣;降伏红斑狼疮 “仁济”领跑[N];健康报;2010年
4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 薛鸾 主任医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和转归[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王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国数据”发布[N];健康报;2011年
6 通讯员 孙国根 记者 陈青;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新疗法[N];文汇报;2011年
7 孙国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了“新钥匙”[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解放军福州总医院风湿科 李忆农博士;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绝症吗?[N];福建科技报;2004年
9 ;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根治吗?[N];工人日报;2001年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该怎么用药[N];家庭医生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