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ASI法P的浸出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王莉  王永刚  戴继光  张永清  
【摘要】:一种快速、简便的土壤速效养分测定方法会使测土配方施肥更具有可行性。本研究采用ASI法和Olsen法对我国北方四种耕地土壤进行了土壤速效P的测定,并对ASI法的P的浸出特征以及土壤ASI-P与植物吸收P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土壤上ASI-P与Olsen-P测定值都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P=0.000);土壤的ASI-P与土壤无机P和全P没有相同的趋势,ASI法仅浸出土壤中部分组分的P。通过对相应的土壤无机P的组分分析表明,ASI法主要浸提出了土壤中的Ca2-P、Fe-P、Al-P和Ca8-P,四种土壤ASI-P与Ca2-P都呈极显著相关,潮土和棕壤的ASI-P与土壤Ca8-P呈显著相关(P=0.036)和极显著相关(P=0.003),棕壤的ASI-P与土壤Al-P(P=0.001)和Fe-P(P=0.008)极显著相关。植物吸收的P与土壤ASI-P达到了极显著相关(P=0.000),说明ASI-P的测定结果适合在我国北方测土施肥中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魏珂萍,杨艳秋,刘宗云,庄会香,曹一平;不同土壤盆栽施硫对油菜、大豆的效应[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2 孟庆华,王琪贞,贺明荣,冷寿慈;山东省高产农田土壤磷素组成及其有效性[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于淑芳,杨力,张玉兰,刘文妍;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2年03期
4 于丹阳;大连市氟元素的环境背景值及分布规律[J];土壤通报;1990年05期
5 关连珠;张伯泉;颜丽;;不同肥力黑土、棕壤各级微团聚体中胶结物质的组成及其特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6 萧月芳;宋承鉴;黄化成;崔爱兰;;山东省棕壤区农业土壤、主要粮食作物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2年05期
7 曾庆芳;褐土、潮土区棉花施用钾肥肥效试验研究[J];中国棉花;1996年04期
8 丁洪,蔡贵信,王跃思,陈德立;华北平原不同作物-潮土系统中N_2O排放量的测定[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9 束良佐,邹德乙;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无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Ⅱ.肥料中的磷向各形态无机磷的转化及其有效性[J];辽宁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10 刘春生,宋国菡,史衍玺,杨守祥,马玉增,萧月芳;棕壤和褐土的酸淋溶特征(英文)[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3期
11 张晋京,窦森;施用猪粪对棕壤富里酸结构特征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年01期
12 左余宝,Yasukazu HOSEN,褚海燕;不同水分含量对潮土和火山灰土硝化动态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4年05期
13 刘钦普;华北黄泛平原潮土磷素含量与土壤粒级的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12期
14 梁成华,罗磊,潘大伟,胡滨;棕壤和蛭石对外源钾的固定和释放特征[J];土壤通报;2005年04期
15 刘顺国;付时丰;汪景宽;王洪禄;于树;;长期地膜覆盖对棕壤水分含量和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6 郭锐;汪景宽;李双异;;长期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17 查春梅;颜丽;张昀;郝长红;关连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棕壤及其各级微团聚体中有机磷组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4期
18 程希雷;依艳丽;杜安军;贾振文;栗杰;张大庚;周咏春;樊德祥;;磁处理对棕壤固氮菌数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年05期
19 陈军平;汪金舫;;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耕层有机磷含量与组分的变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20 谢芳;韩晓日;杨劲峰;战秀梅;唐亮;;长期施肥对棕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王永刚;戴继光;张永清;;ASI法P的浸出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洁;王永刚;戴继光;王莉;;ASI法速效氮与植物氮吸收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贺冬仙;白由路;鲁绍坤;田爽;;新鲜土样和改进ASI浸提剂对土壤养分测试的影响[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永刚;赵洁;王莉;;ASI法在山西褐土速效磷测定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明德;张琳;刘宝存;;京郊潮土有机硫矿化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绍敏;宝德俊;皇甫湘荣;张鸿程;;长期施肥对潮土作物产量影响[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程艳丽;邹德乙;邹丹;束良佐;;棕壤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残留无机磷形态及其转化的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宝德俊;黄绍敏;皇甫湘荣;张鸿程;;长期施肥对河南潮土土壤NO_3~-N分布与迁移的影响[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王铁宇;汪景宽;关连珠;项连才;陈恩凤;;不同肥力棕壤各粒级微团聚体中有机质结合形态的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姜子绍;宇万太;周桦;马强;;酸性土壤供氮力几种指标的综合评价[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延慧;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高晓宁;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氮素形态转化及其供氮特征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肖广全;三峡库区土壤磷素界面迁移特征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京;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袁飞;不同农田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种群[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林德喜;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长期施肥土壤磷素形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会民;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钾素演变特征及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于树;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及地膜覆盖对棕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9 魏沙平;腐殖酸对毒死蜱、辛硫磷的水解影响和吸附特征[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冉炜;农业土壤中化肥氮的形态转化机理及其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刚;我国北方土壤速效磷测定值与植物吸收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青;秦巴山区河谷盆地县域耕地地力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晓玲;沼肥施加下土壤—叶菜系统中磷的迁移转化特征[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4 郝天象;土壤肥力监测站的功能与管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孙艳敏;离子交换树脂膜在潮土养分测定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孙伟红;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7 普锦成;猪粪对铜在潮土—作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及改良剂对潮土中铜的钝化效果[D];浙江大学;2011年
8 郭隽馥;长期定位施肥棕壤及西藏高原土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魏珂萍;鲁南兰山区主要土壤供硫状况与作物施硫效果[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刘震;恒电荷土壤活性颗粒表面酸性磷酸酶吸附、解吸及活性[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 万广华 郭跃升;土壤缺钾饥饿 合理施用增产[N];山东科技报;2002年
2 潘金德;富硒土壤不一定长出富硒农产品[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程梁;测土配方润肥“天下粮仓”[N];河南日报;2007年
4 胡启山;怎样提高碱性土壤肥效?[N];农资导报;2010年
5 YMG记者 申吉忠 通讯员 王茂勇 张俊祥;两年完成示范推广60万亩[N];烟台日报;2008年
6 肖月;科学使用农家肥[N];中国特产报;2003年
7 姜斌;碱性土壤施肥要领[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8 记者 张晔 实习生 陈思宇;可持续发展的土壤资源[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毛翠辉;河北开展冬小麦旱灾风险评估[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孙绍宾;如何正确使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N];中国特产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