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周期对棕色田鼠日活动节律、行为和生殖器官的影响

王菲  杨希  王振龙  路纪琪  
【摘要】:正光是自然界复杂而稳定的生态因子,光周期对动物行为、节律和器官发育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录像观察记录的方法,测定了典型地下鼠棕色田鼠(Lasioposomys mandarinus)在不同的光周期下的活动节律、行为和生殖器官的变化。结果表明:棕色田鼠为随机型的日活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邰发道,王廷正;棕色田鼠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2 ;棕色田鼠的染色体多态性研究[J];动物学报;1997年S1期
3 郭金宝,王祖望,刘焕金;棕色田鼠的生活习性观察及其防治[J];动物学杂志;1974年04期
4 王廷正,张越;棕色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J];兽类学报;1995年04期
5 邰发道,王廷正;豫西黄土塬农作区棕色田鼠种群动态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徐金会,安书成,何建平,邰发道;不同日龄棕色田鼠心电图的初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安书成,徐畅,徐金会,刘梅;NOS在棕色田鼠胃肠道各段肌间神经丛分布的比较(英文)[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3年05期
8 朱必才,王红艳,屈艾;棕色田鼠XO雌体育性研究[J];动物学报;1998年02期
9 邰发道,王廷正,闵一建;棕色田鼠的发声及其频谱分析[J];动物学研究;1999年04期
10 黄惠敏,王廷正;棕色田鼠食性食量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1 刘梅,徐金会,安书成,邰发道;棕色田鼠小肠肌间神经丛NOS的组织化学观察[J];兽类学报;2001年03期
12 徐金会,安书成;棕色田鼠静止代谢率的比较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13 李晓晨,冯武鸣,朱晓琼;棕色田鼠的行为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14 朱必才,高建国,张子峰,张永,高俊芳,侯进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人与棕色田鼠Y染色体[J];遗传;2003年05期
15 朱必才,刘加坤,徐熠,张育辉,王廷正;棕色田鼠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遗传学报;1993年02期
16 张越,王廷正,裘国勇,田娅薇;棕色田鼠生长及年龄指标的评价[J];动物学研究;1997年04期
17 李震,朱必才,高焕,李爱玲,张永;棕色田鼠的G、C带研究[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1期
18 邰发道,王廷正,赵亚军;棕色田鼠的配偶选择和相关特征[J];动物学报;2001年03期
19 朱必才,顾蔚,李锋,范长虹;棕色田鼠减数分裂及精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20 邰发道,廉漪,王廷正,孙儒泳;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的气味识别(英文)[J];兽类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菲;杨希;王振龙;路纪琪;;光周期对棕色田鼠日活动节律、行为和生殖器官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朱必才;张永;高俊芳;侯进慧;;棕色田鼠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邰发道;何风琴;丁小丽;王慧春;;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和沼泽田鼠(M.fostis)性激素及其受体和Fos脑内的表达与社会行为的关系[A];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朱必才;高焕;高建国;张子峰;张永;高俊芳;;棕色田鼠X性染色体多态与四种遗传性别研究[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永;朱必才;董玉玮;侯进慧;陈宏;;没有SRY基因的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性别决定机制[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邰发道;王廷正;赵亚军;;棕色田鼠行为的主要成分及行为序[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贾蕊;邰发道;;催产素在棕色田鼠同性间攻击行为发育中的作用[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迪丽都孜·铁尔曼;张敏;朱必才;;棕色田鼠染色体罗伯逊多态的G带及联会复合体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朱必才;高建国;张子峰;董玉伟;;用小鼠丫染色体涂染探针等检测棕色田鼠Y染色体[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黎大勇;任宝平;李保国;和鑫明;李明;;响古箐超大滇金丝猴群的日活动时间分配研究[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建礼;棕色田鼠两种社会联系与可卡因奖赏的交互作用及相关神经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何凤琴;不同性取向棕色田鼠的行为与相关激素、受体和递质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亮;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獾类物种野外空间行为生态学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黄乘明;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对栖息地选择利用与觅食生物学[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5 黎大勇;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活动时间分配、夜宿行为和食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希;慢性间歇低氧暴露对棕色田鼠亲体及其子代生活史特征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2 刘彬;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对低氧环境适应的比较生理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艳艳;光照对棕色田鼠活动节律及视觉器官发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延斌;棕色田鼠与昆明小鼠生殖系统的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宋珍珍;助亲和被助亲者同胞照顾经历对棕色田鼠成年后情绪和社会性的影响以及对其机制的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菲;光周期对棕色田鼠行为、生殖系统及下丘脑AVP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7 徐金会;棕色田鼠能量代谢及消化道适应特征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磊歌;棕色田鼠早期社会环境对VlaR基因在特定脑区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于鹏;发育早期社会环境对棕色田鼠配偶关系形成及相关脑区OTR和DA2R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武瑞勇;室内饲养两地域棕色田鼠种群F1代社会行为、中枢ERα、OT及AVP表达的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