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诱导紫穗槐产生类防御反应的研究
【摘要】: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诱导紫穗槐产生的防御反应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的早期阶段,同时也是根表面附着孢形成的时候,防御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瞬时增加,同时防御代谢产物黄酮发生瞬时积累,而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文中测定了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产物葡萄糖胺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AM真菌调控紫穗槐防御性的机制,由此得出结论,AM真菌菌丝侵染植物根皮层细胞的第一反应是诱导宿主植物产生"类似的"防御反应,而且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是AM真菌调控宿主植物防御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机制之一。
|
|
|
|
1 |
林国兴,张乐民,孙敬竹;用磷化铝熏杀紫穗槐豆象试验[J];山东林业科技;1988年04期 |
2 |
郑文翰;;紫穗槐豆象的初步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1983年03期 |
3 |
林护;紫穗槐种子豆象[J];新农业;1984年01期 |
4 |
张光楚;紫穗槐豆象的生活习性及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1982年02期 |
5 |
刘长生,赵永华,肖明仁;紫穗槐豆象在山东日照的发生及鉴定[J];植物检疫;2001年04期 |
6 |
杨福清,倪惠云,陈忠泽,朱献庭,方金树;紫穗槐豆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2年06期 |
7 |
范忠民;检疫害虫——紫穗槐豆象的初步观察[J];昆虫知识;1981年02期 |
8 |
牛鸿鑫;河北林木检疫害虫——紫穗槐豆象[J];河北林业科技;1987年01期 |
9 |
金开璇,汪跃;紫穗槐带化病中发现类菌原体(MLO)[J];植物病理学报;1994年01期 |
10 |
高桂枝,王传海,陈敏东,徐建强,何都良,赵晓莉;四种协同杀虫成分作用方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
11 |
李青青;段焰青;叶辉;李丹;;针叶树木对小蠹虫的防御机制[J];中国森林病虫;2007年06期 |
12 |
郑文翰;;紫穗槐豆象防治试验初报[J];陕西林业科技;1984年03期 |
13 |
杨占原;;谨防茎腐病向北方蔓延[J];内蒙古林业;1991年07期 |
14 |
Mark W.Suthcrland;郭建荣;许启银;;寄主植物在侵染反应期间氧自由基的产生[J];植物医生;1993年01期 |
15 |
杨瑞红,原永兵,刘润进;水杨酸在AM真菌侵染和诱导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J];菌物学报;2005年04期 |
16 |
范艳玲;李新岗;韩颖;张学武;;虫害挥发物对邻近枣树直接防御反应的激发作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7 |
张生芳,刘永平;我国紫穗槐豆象的鉴定[J];中国森林病虫;1991年01期 |
18 |
纪明山;刘畅;李修伟;刘聃;吴德财;王毅婧;;紫穗槐种子杀蚜活性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19 |
赵士杰;李树林;;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接种对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t Prengel.)生长效应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20 |
范忠民;;紫穗槐种子豆象及其防治[J];新农业;1979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