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叶草斑潜蝇各虫期存活率因温度的不同而异,卵的孵化率在各温度之间变化不大,31℃最高为95.25%,37℃最低为80.33%,1龄和2龄幼虫的存活率变化不大,各温度下的存活率均在85%以上。3龄幼虫的存活率也是在13℃时最低,为67.72%,最高为31℃和34℃。为100.00%。13℃~34℃之间;其中蛹期的存活率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在25℃时最大为96.57%,其次为28℃的96.15%,两者差异不显著,在13℃时的存活率最低,,其次为31℃,存活率分别为51.15%和68.91%,与25℃和28℃的存活率差异显著;37℃下三叶草斑潜蝇不能完成一个世代,1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存活率与其他温度的差异显著,分别为36.35%%和34.00%,3龄幼虫和蛹均不能存活。19~31℃为三叶草斑潜蝇存活的适温区,25~28℃又是存活的最适宜温度区,当温度下降至13℃和或者上升高达34℃时,三叶草斑潜蝇从卵到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下降到35.79%和60.81%,可见,低温或者高温对其存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
|
|
1 |
王音,问锦曾;三叶草斑潜蝇发生动态及检疫[J];植物检疫;1995年01期 |
2 |
李学锋,黄华章,张文吉;斑潜蝇的室内饲养与毒力测定方法[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7年03期 |
3 |
许凤仙;徐文;吴耀;林小杨;;杭州地区检疫性有害生物三叶草斑潜蝇发生调查[J];杭州农业与科技;2008年06期 |
4 |
严晓素;;美国如何防治斑潜蝇[J];浙江林业;2000年03期 |
5 |
刘昌权,喻泽懿;斑潜蝇类害虫药效调查方法——查蛹法[J];植物医生;2001年02期 |
6 |
肖良;英格兰和威尔士对斑潜蝇的检疫[J];世界农业;1994年07期 |
7 |
喻泽懿,宋家玲,刘昌权,夏忠敏,张忠民;贵阳市斑潜蝇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初报[J];耕作与栽培;1997年05期 |
8 |
崔元玗,杨华,马俊义,范咏梅,曾小英;温室蔬菜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
9 |
薛福连;介绍防治斑潜蝇的几种新型特效农药[J];植物医生;1999年04期 |
10 |
丁伟,周亦红,赵志模;斑潜蝇抗药性的几种监测方法[J];植物检疫;2000年02期 |
11 |
赵云鲜,康乐;多食性斑潜蝇对寄主植物的选择[J];昆虫学报;2001年04期 |
12 |
张忠民,夏忠繁,喻泽懿,刘昌权,杨世敏;贵州省检疫性斑潜蝇危害的产量损失研究[J];植物医生;2001年05期 |
13 |
刘淑杰;崔四川;;温室菜豆生产中斑潜蝇的综合防治[J];吉林蔬菜;2006年03期 |
14 |
陈应国;黄板防治斑潜蝇应得法[J];云南农业;1999年07期 |
15 |
王荣洲,陈品南,荣璐琪;浙江省斑潜蝇寄生天敌初探[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年05期 |
16 |
魏玉红,罗进仓,邓刚;斑潜蝇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2年10期 |
17 |
鲍安兴;斑潜蝇寄主植物调查结果初报[J];植物医生;2002年05期 |
18 |
赵红陆;危害黄瓜的斑潜蝇及其综合防治[J];西北园艺;2004年07期 |
19 |
王京安;防治斑潜蝇特效药剂20%斑潜净微乳剂[J];现代农业;1999年07期 |
20 |
袁东征;蔬菜斑潜蝇无公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02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