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玉春张利存蒙以航晏学飞  
【摘要】:正有蹄类动物的性别分离机制研究已成为动物生态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但是,迄今为止解释性别分离的机制大多是从雌雄动物内在的生理、行为差异寻找原因的,并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环境条件对动物的影响解释性别分离的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玉春;蒙以航;高海波;孙蕊芬;张海;林贤梅;李善元;;用粪粒外部形态指标鉴定海南坡鹿的性别与年龄[J];动物学研究;2008年02期
2 Taryn KIRBY;Graeme SHANNON;Bruce PAGE;Rob SLOTOW;;安氏薮羚的性二型对采食行为的影响(英文)[J];动物学报;2008年04期
3 张利存;李玉春;;动物性别分离机制的研究进展[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陈成尧;;环境可强制植物改变性别[J];世界科学;1981年07期
5 高庆华;韩春梅;孙献莹;;哺乳动物X、Y精子分离研究进展[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年09期
6 刘宁;杨龙;李正芬;;矮杨梅生境及群落学特征[J];贵州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7 李爱芳;高贤明;党伟光;王瑾芳;;不同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生长动态[J];生物多样性;2007年05期
8 侯钰荣;安沙舟;;不同生境下伊犁绢蒿构件生物量特征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7期
9 马凯;李永宁;金辉;龙在海;卢银平;;不同生境类型金莲花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J];草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李善元;;海南坡鹿的习性[J];大自然;1994年03期
11 李治深,周圻;论海南坡鹿的保护及对策[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12 宋延龄;为海南坡鹿搬家[J];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2005年08期
13 宋延龄;坡鹿 琼岛精灵[J];森林与人类;2005年09期
14 胡楫;;走近海南坡鹿[J];知识就是力量;2009年12期
15 唐锡阳;;坡鹿在呼唤[J];大自然;1983年03期
16 袁喜才;王韩生;王宝琳;李善元;;用山羊哺乳坡鹿幼仔[J];大自然;1986年03期
17 袁喜才,刘晓明,王骏,符国瑷,李善元;海南坡鹿食性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18 宋延龄,李善元;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J];兽类学报;1991年03期
19 袁喜才,陈万成,李善元;海南坡鹿活动习性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20 宋延龄,李善元;海南坡鹿围栏种群动态与食物资源关系的初步分析[J];兽类学报;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春;张利存;蒙以航;晏学飞;;不同生境条件下海南坡鹿性别分离的对比研究[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宋延龄;曾治高;;保护区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以海南坡鹿为例[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宋延龄;曾治高;;海南坡鹿雌鹿的繁殖特征[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刘飞;;海南坡鹿春季昼间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贺善安;朱晓琴;盛宁;;植物的迁地保护[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常杰;葛滢;陆大根;周世良;江洪;;濒危植物杭州石荠苎种群密度制约与致濒机制的研究[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苏维词;周庆珍;;贵州省岩溶地区珍稀濒危观赏植物及其保护[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欧晓昆;金振洲;;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桑卫国;马克平;郑豫;;片断化生境的特点及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苏维词;;贵州山区主要珍稀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危现状成因及持续利用对策[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明华;克隆植物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2 徐飞;不同生境下麻栎和刺槐幼苗整株及叶性状的表型可塑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赵金花;三种野生葱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繁衍更新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博;人工照明对京津地区候鸟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刘秉儒;红砂植被恢复期间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和养分特性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忠华;喀斯特森林植被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稳定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妍;大兴安岭沼泽硅藻分类生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曾建军;入侵植物剑叶金鸡菊繁殖特性与适应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商侃侃;中国东部亚热带微地形上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分异格局及其成因与维持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以航;海南坡鹿的活动时间分配及其活动预算假说的验证[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利存;不同生境条件下海南坡鹿性别分离的对比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丽冰;野放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的行为格局与生境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飞;哺乳期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昼间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楼暨康;海南坡鹿Ⅱ类MHC基因cDNA的分离[D];浙江大学;2012年
6 申明霞;海南特色动物cDNA文库构建及文库筛选[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孔令明;海南坡鹿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在鹿科动物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地位[D];山东大学;2010年
8 成鹰;海南坡鹿HSF1 cDNA的克隆与表达[D];海南大学;2010年
9 毕伟娜;哈尔滨市蔷薇科植物景观与生态因子相关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10 常兆丰;民勤荒漠植物生态特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金双(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所副主任);一部记载长白山植物种类齐全的工具书[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黄蓉;罗甸全力保护龙滩库区珍稀植物[N];黔南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