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景芝,张晓玲,辛敏;用多克隆抗体检测纯培养和植物体内的大豆疫霉菌[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2 |
韩丽娟,刘文洪;大豆疫霉病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J];分子植物育种;2004年06期 |
3 |
王良华;丁国云;王源超;郑小波;;大豆疫霉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检疫;2006年06期 |
4 |
朱振东,王化波,王晓鸣,武小菲;黑龙江省主要栽培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多抗性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年01期 |
5 |
郭玉莲,张荣芳,郑铁军,李宝英,翟喜海,潘亚清;杀菌剂及其复配对大豆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
6 |
朱振东,王晓鸣,田玉兰,武小菲;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药剂筛选[J];农药学学报;1999年03期 |
7 |
朱振东,王化波,王晓鸣,常汝镇,武小菲;中国大豆疫霉菌分布及毒力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7期 |
8 |
余霞;杨丹玲;王俊峰;陈进会;;大豆疫霉病研究进展[J];植物检疫;2009年05期 |
9 |
臧忠婧,左豫虎,刘惕若,于培芝;大豆疫霉菌的分离、鉴定及菌株致病力的测定[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0 |
李莹;杨明秀;文景芝;;大豆疫霉菌子1代单游动孢株群体毒力变异[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年04期 |
11 |
李宝笃,彭友付,沈崇尧;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Metalaxyl)的敏感性及变异性[J];植物病理学报;1995年01期 |
12 |
郝中娜,文景芝,李永刚,杨明秀;影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卵孢子生活力的因素[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3 |
杨明秀;文景芝;李永刚;刘春来;李莹;;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单卵孢株毒性纯系的建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4 |
蔺宇;徐静静;王晓鸣;武小菲;李彦舫;朱振东;;适用于大豆疫霉菌遗传分析的新EST-SSR标记[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
15 |
于红梅;左豫虎;马丽丽;;紫外线对大豆疫霉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6 |
朱振东;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07期 |
17 |
陈长卿;左豫虎;康振生;;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囊的分离方法[J];植物保护;2006年04期 |
18 |
崔人方;黄静;文景芝;;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药剂筛选[J];大豆科技;2011年03期 |
19 |
兰成忠;陈庆河;赵健;邱荣洲;李本金;吕新;翁启勇;;诱导大豆疫霉菌大量产生游动孢子囊的最佳方法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20 |
王良华;丁国云;吴翠萍;王源超;郑小波;;大豆疫霉卵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J];植物检疫;2008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