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粉虱韦伯虫座孢菌病的流行规律研究
【摘要】:本文报道韦伯虫座孢菌侵染黑刺粉虱的田间昆虫疾病的流行规律,研究表明:黑刺粉虱感染韦伯虫座孢后,一年中仅出现一个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韦伯虫座孢病的感染率与黑刺粉虱的种群密度呈负相关性(R=-0.7959,P0.01),与真菌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并与温度、湿度、降雨、湿温系数和温雨系数密切相关(复相关系数R=0.6768,P0.01)。
|
|
|
|
1 |
安广驰,张承安,王以胜;黑刺粉虱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昆虫知识;1994年04期 |
2 |
陈雪芬,孙椒德,吴光远,金建忠,曾明森;黑刺粉虱综合防治技术[J];茶叶科学;1997年01期 |
3 |
赵锦彪,郭存善,管恩桦;临沂茶区黑刺粉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中国茶叶;1998年04期 |
4 |
余子全;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与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年06期 |
5 |
江月平;韦伯虫座孢菌防治茶黑刺粉虱示范推广小结[J];茶叶科学技术;2000年01期 |
6 |
赵琦,韦党扬;黑刺粉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研究[J];浙江柑桔;2000年02期 |
7 |
林秀珠;黑刺粉虱在柑桔上的危害与防治[J];福建农业;2000年08期 |
8 |
卓仁;茶黑刺粉虱发生及防治方法[J];福建农业;2004年06期 |
9 |
凌世高;梁子胜;陈庆;周明佐;;黑刺粉虱为害橄榄的特点及防治方法[J];中国植保导刊;2006年12期 |
10 |
贺伯虎;;晴普高海拔茶区黑刺粉虱的发生及防治[J];中国茶叶;2007年05期 |
11 |
谭诗信,郭振中,熊继文;黑刺粉虱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8年03期 |
12 |
廖武;杨焕清;;茶树黑刺粉虱暴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茶叶;2005年06期 |
13 |
高宇;孙晓玲;金珊;;茶树黑刺粉虱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10年09期 |
14 |
刘启凤;;省茶科所指导我县开展大面积防治黑刺粉虱取得成效[J];茶叶通讯;1986年02期 |
15 |
徐德良;;黑刺粉虱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茶叶科学技术;1990年03期 |
16 |
张权炳,何静,林邦茂,田文华;黑刺粉虱第一代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研究[J];西南园艺;1994年02期 |
17 |
何建,雷鑫,杨显渠;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试验简报[J];中国南方果树;2000年01期 |
18 |
李涛;黑刺粉虱寄生蜂的观察[J];昆虫知识;1993年06期 |
19 |
孔祥亭,冉德森;宜都市柑橘黑刺粉虱近年发生渐趋严重[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05期 |
20 |
熊清华,许政良;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与防治[J];蚕桑茶叶通讯;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