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与有关生化指标的关系 Ⅰ.不同菌株及不同世代酯酶同工酶及其与毒力关系
【摘要】:正不少报道表明,利用白僵菌防治害虫效果不稳定,究其原因故然较多,但是菌种是其最主要的因素。菌种的毒力至今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一般用活体生测来确定,但活体生测的方法不仅对试虫要求严格,亦受季节、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通过生理生化手段客观反映
|
|
|
|
1 |
宋漳,江英成;绿僵菌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6期 |
2 |
陈权才;殷凤鸣;何雪香;何立平;吕尊德;郭桂林;李祖文;;球孢白僵菌酯酶同工酶测定及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测定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2年03期 |
3 |
吴孔宝,陈增丰,刘亨平,林继强,林延生;对马尾松毛虫敏感的苏云金杆菌菌株筛选试验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5年04期 |
4 |
彭龙慧,李水根,温小遂,罗俊根;江西省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5 |
方志刚,张立钦,赵仁友;9个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6 |
徐耀昌;白僵菌不同菌株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7 |
朱鹏飞,赵善欢;4种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的作用及毒力[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8 |
曾陈湘,吴若光,何雪香;用棉铃虫生产的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J];广东林业科技;1996年01期 |
9 |
宋漳;江英成;叶斌;郭文硕;;绿僵菌与白僵菌混合使用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0 |
毛超旭,朱志泉;衢州市马尾松毛虫生态类型的初步划分[J];林业科技;1985年05期 |
11 |
周鼎英;;中黄猎蝽的初步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86年01期 |
12 |
雷光春;;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相图分析[J];林业科学;1987年04期 |
13 |
江年,周健生,史德山;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地区种群动态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年05期 |
14 |
刘志文,梁有祥,梁仁宗,马健明;选育马尾松抗虫植株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1981年04期 |
15 |
徐世多;张镜钊;颜宗勤;晋元中;陈福华;赵萍;;益鸟在纯松林中对马尾松毛虫抑制作用的观察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1982年02期 |
16 |
;利用黑光灯进行马尾松毛虫测报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83年03期 |
17 |
刘立勇;林石天;;马尾松毛虫预报方法的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1983年04期 |
18 |
世多;;滁县地区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试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J];中国森林病虫;1985年03期 |
19 |
葛庆杰,关励巧,李周直,薛贤清,周胥庚;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20 |
唐伟强;浙江省新昌县马尾松毛虫地上结茧情况[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