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麦田粘虫生物学
【摘要】:正我们从1960年冬至1962年夏季,对麦田代粘虫的生物学作了重点探索,摘要如下:越冬代成虫的飞翔活动,与光的强弱、开始外出时的气温及当时风力大小,都有密切关系。日落后15—30分钟成虫开始外出,50分钟左右达高峰,19时50分后随着气温降低,数量叉逐渐减少。一般日间在自然界中很少活动。
|
|
|
|
1 |
;徐州地区粘虫发生的特点和综合防治[J];昆虫学报;1975年02期 |
2 |
杨发泽,彭涛,刘玉琢,褚茗莉;试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粘虫[J];植物保护;1984年06期 |
3 |
;山西省2代粘虫在部分地区严重发生[J];湖北植保;2002年04期 |
4 |
张文同;从粘虫为害损失谈防治指标[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5 |
郑兆坤;粘虫产卵趋性的初步探讨[J];昆虫知识;1980年01期 |
6 |
朱锋,郝纪风;长春地区一代粘虫(全国二代)发生量的回归预报模型[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
7 |
襄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组;稻草把可诱集粘虫产卵[J];湖北农业科学;1975年02期 |
8 |
张志光;广东新兴县粘虫秋季发生规律[J];植物保护;1964年06期 |
9 |
;粘虫防治试验[J];昆虫知识;1975年02期 |
10 |
毕富春;粘虫人工饲料研究梗概[J];华北农学报;1986年01期 |
11 |
濮景春,朱才荣;麦类粘虫预测方法的改进[J];植物保护;1989年02期 |
12 |
李含毅,夜梦承;粘虫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6年06期 |
13 |
樊东,李国勋,赵奎军;对粘虫高毒力Bt菌株的筛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14 |
樊琳;谷子粘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山西农业;2003年12期 |
15 |
田秀萍;粘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农业;2004年06期 |
16 |
李丹,刘红梅,张铃,黎藜;毕节地区粘虫局部暴发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4年05期 |
17 |
陈松莲;第四代粘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年12期 |
18 |
金声希,王仰琮;晋中专区粘虫发生规律的初步探讨[J];昆虫知识;1960年04期 |
19 |
秦夏卿;粘虫防治药剂取代研究初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
20 |
殷永升,常金玉,赵九亨,徐艳霞,雷俊梅,韩学俭;晋中粘虫赤眼蜂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1988年03期 |
|
|
|
|
|
1 |
石毓亮;張之光;李毓椿;;山东麦田粘虫生物学[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
2 |
程登发;郭予元;倪汉祥;孙金如;李光博;;麦田一代粘虫测报专家系统研究[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
3 |
史聚宝;;粘虫致病菌——纤细假丝酵母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二卷)[C];1991年 |
4 |
李克斌;曹雅忠;江幸福;胡毅;;成虫补充营养及幼虫光周期对粘虫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
5 |
曹雅忠;黄葵;李光博;;空气相对湿度对粘虫飞翔活动的影响[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
6 |
倪汉祥;何连生;程登发;郭予元;李光博;金和年;;粘虫与天敌关系的研究[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
7 |
曹雅忠;罗礼智;李光博;胡毅;;粘虫飞翔能源物质及其消耗[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
8 |
温志强;边广;刘新锐;余新炜;;粘虫色板防治菇蚊菇蝇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
9 |
孙雅杰;郭明智;高月波;;东北粘虫种群迁飞发生动态分析[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10 |
罗礼智;李光博;胡毅;;粘虫飞行与产卵的关系[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