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棉秆促腐菌剂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
【摘要】: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植棉区,棉秆直接还田和长期连作是目前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方式,然而,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棉花的生长。为有效缓解还田棉秆的自毒化感效应,本研究首先制备了固定化促腐菌剂(10~9孢子/g菌剂),采用盆栽法探讨了固定化棉秆促腐菌剂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栽培土壤中主要化感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促腐菌剂的不同施用量对棉花幼苗的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具有较大影响,在合适的固定化菌剂施用量(40 g菌剂/kg土壤)下,可一定程度增高棉花幼苗株高,保证棉花幼苗根的正常生长,同时植株体内MDA含量显著降低,使棉花幼苗植株维持在较健康的生理状态。菌剂量过高(60 g菌剂/kg土壤)或过低(20 g菌剂/kg土壤),棉花的生长反而会受到抑制,幼苗株高和根长降低,过高的固定化菌剂还显著降低了棉花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此外,促腐菌剂的施入可一定程度降低土壤中化感物质的量,减轻棉花所受的化感胁迫。二苯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化感物质的含量,在直接接种促腐菌孢子悬液的处理中降低幅度较小,甚至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还有小幅度升高。在施用固定化菌剂的处理中,随着菌剂施用量的增大,这几种化感物质的量整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在40 g菌剂/kg土壤处理土壤中的含量最低。
|
|
|
|
1 |
申爱民;辣椒防病应从育苗抓起[J];农家参谋;2004年10期 |
2 |
姚瑞林,李健宝;菌剂生产一步扩大法简介[J];土壤肥料;1990年03期 |
3 |
孙福来,王文凤,张金光,陈滨波,宋元瑞;硅酸盐菌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土壤肥料;2002年03期 |
4 |
张偏
,宋秀新
,田俊萍;小麦施用硅酸盐菌剂(液体水剂)效果初报[J];河北农业;2002年08期 |
5 |
张成斌;水稻施用硅酸盐菌剂效果初报[J];垦殖与稻作;2003年05期 |
6 |
苏卫国;曹利祥;袁方;王哲;;三种催腐菌剂对草屑催化腐熟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年04期 |
7 |
;寻找代料 增产菌剂[J];湖北林业科技;1977年03期 |
8 |
邱益三,陈芝媛;蚜霉菌剂使用技术的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1979年03期 |
9 |
朱世兴;“77—1”菌剂的简易生产[J];新农业;1983年09期 |
10 |
李仲贤;蔡长平;宁千红;;花生根瘤菌新制剂——稀土菌剂[J];中国农学通报;1988年01期 |
11 |
;小麦增产菌的使用方法[J];北京农业科学;1989年05期 |
12 |
贤;菌剂的理想吸附物——■石[J];福建农业科技;1990年02期 |
13 |
张学江,江木兰,姚瑞林,李健宝;花生根瘤菌液体菌剂与接种效应[J];中国油料;1990年04期 |
14 |
军;硅酸盐菌剂的施用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1993年04期 |
15 |
宋玉清;马麟祥;江木兰;;花生根瘤菌液体菌剂及其接种效应[J];辽宁农业科学;1993年02期 |
16 |
曾广勤;“巨微”牌硅酸盐菌剂知识讲座(六)——硅酸盐菌剂的使用方法和用量[J];中国农村科技;1998年04期 |
17 |
刘桂才;巨微牌硅酸盐菌剂知识讲座(七)——施用硅酸盐菌剂的广阔前景[J];中国农村科技;1998年05期 |
18 |
刘学存;硅酸盐菌剂使小麦增产实例[J];中国农村科技;1998年06期 |
19 |
薛玉华;;水稻生根抗病菌剂简介[J];农业知识;2007年01期 |
20 |
陈惠成,唐建阳,黄世贞;水稻施用根瘤菌菌剂的效应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