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茂206井青山口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摘要】:正茂206井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古龙凹陷敖南鼻状构造,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陆相白垩系研究为目的的全取心科学探井。该井钻及了第三系泰康组,白垩系明水组、四方台组、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和泉头组,获取了自泉头组三段上部-嫩江组二段下部厚达944.23m的岩心,为后续精细的地质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系统而详实的基础资料。
|
|
|
|
1 |
潘树新;梁苏娟;史永苏;王天琦;王建功;曹学明;唐振兴;李本才;董丽红;刘晓芳;;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介形虫群集性死亡事件成因[J];古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
2 |
高瑞祺,乔秀云,何承全;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浮游植物群及其环境讨论[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2年02期 |
3 |
叶得泉;根据微体生物群的演化特征论松辽盆地白垩系的分统[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8年02期 |
4 |
黄清华,陈春瑞,王平在,韩敏欣,李星军,伍大庆;松辽盆地晚白垩世生物演化与古湖泊缺氧事件[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8年04期 |
5 |
李顺;席党鹏;荆夏;黄清华;王焯;万晓樵;;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介形类生物地层[J];古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
6 |
郑玉龙,陈春瑞,任林伟;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陆相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J];古地理学报;2005年03期 |
7 |
续颜;;植物化石角质层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
8 |
高瑞祺;何承全;乔秀云;;松辽盆地白垩纪两次海侵的沟鞭藻类新属种[J];古生物学报;1992年01期 |
9 |
续颜;董清水;王丽华;陈英丽;;褐煤煤层中成煤植物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质;2008年03期 |
10 |
管红香;陈多福;宋之光;;冷泉渗漏区海底微生物作用及生物标志化合物[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年05期 |
11 |
郭双兴;;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植物[J];古生物学报;1984年01期 |
12 |
妥进才,陈骏,姚素平,季峻峰,李一良,张传伦;青海湖:研究地质微生物的天然实验室[J];高校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
13 |
何承全,黎文本;Parahorologinella gen.nov.——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孢形体一新属[J];古生物学报;2004年03期 |
14 |
乔秀云;何承全;高瑞祺;;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淡水沟鞭藻类[J];古生物学报;1992年01期 |
15 |
周树青;黄海平;林畅松;李存贵;;生物标志化合物、早期生命和古环境[J];地质论评;2007年03期 |
16 |
张智礼;刘振文;张民;张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生物地层研究[J];古生物学报;2007年02期 |
17 |
高瑞祺;;松辽盆地白垩纪陆相沉积特征[J];地质学报;1980年01期 |
18 |
司伟民;席党鹏;黄清华;万晓樵;;松辽盆地东部宾县凹陷青山口组介形类生物地层与生态环境[J];地质学报;2010年10期 |
19 |
高瑞祺,赵传本,郑玉龙,宋之琛,黄嫔,王鑫甫;松辽盆地深层早白垩世孢粉组合研究[J];古生物学报;1994年06期 |
20 |
孔惠;陈春瑞;党毅敏;杨建国;黄清华;赵传本;;松辽盆地白垩纪三大生物群评述[J];古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