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务-正-道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有孔虫研究
【摘要】:正黔北务-正-道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地层分布极不稳定,很多地方都难觅其踪影,一般在下-中二叠统大竹园组含铝矿系和上志留统韩家店组页岩之间呈透镜状产出,与上下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0.18-15m,且自北向南逐渐减薄。本组以浅色中-粗晶灰岩为主,
|
|
|
|
1 |
李元芳,李炳元,王国,李世杰,朱照宇;青藏高原甜水海地区第四纪有孔虫化石[J];科学通报;1997年07期 |
2 |
何炎;;苏北早第三纪有孔虫[J];古生物学报;1987年06期 |
3 |
汪品先;王乃文;鲍金松;;汾渭盆地新生代有孔虫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1982年02期 |
4 |
王弭力,黄兴根,刘成林,李海清,赵振宏;新疆罗布泊K1孔岩心中有孔虫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1999年02期 |
5 |
华洪;陈哲;袁训来;肖书海;蔡耀平;;陕南伊迪卡拉纪末期的瓶状化石—可能最早的有孔虫化石[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9期 |
6 |
王嘉蔭;;震旦紀的海綠石[J];中国地质;1954年01期 |
7 |
何炎;四川南部三迭纪嘉陵江石灰岩的有孔虫[J];古生物学报;1959年05期 |
8 |
佟景贵;李胜荣;李向辉;李秋立;方念乔;初凤友;陈福坤;;单颗有孔虫化石Sr同位素测定及定年[J];科学通报;2006年15期 |
9 |
汪品先;林景星;;我国中部某盆地早第三纪半咸水有孔虫化石群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学报;1974年02期 |
10 |
王克良;贵州西部长兴期有孔虫化石[J];古生物学报;1976年02期 |
11 |
李玉文;;四川盆地白垩纪半咸水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1979年01期 |
12 |
郝诒纯;林甲兴;;桂中、湘南中泥盆世晚期有孔虫[J];地质学报;1982年02期 |
13 |
何炎;;黔中、黔南中三叠世有孔虫的发现[J];古生物学报;1984年04期 |
14 |
夏立元,黄洪;安徽南部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有孔虫化石群[J];中国区域地质;1994年02期 |
15 |
李杰,旺罗,赵华,刘东生;渤海沿岸黄土中有孔虫化石对古风场的指示意义[J];地质学报;2002年03期 |
16 |
席党鹏;万晓樵;冯志强;李顺;冯子辉;贾建忠;荆夏;司伟民;;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有孔虫的发现:来自松科1井湖海沟通的证据[J];科学通报;2010年35期 |
17 |
刘雪娴;刘志礼;陈树谷;李万英;贺立民;;安徽省巢县散兵岭钙藻化石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18 |
王钰;;再谈黔北中寒武纪地层[J];地质论评;1947年Z2期 |
19 |
何心一;唐兰;陈建强;;川南甘洛黔北仁怀地区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新资料及其地质意义[J];古生物学报;2009年01期 |
20 |
徐东篱;;有孔虫的秘密[J];百科知识;2006年1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