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粤东北兴宁市白垩纪叶塘组菊科头状花序化石及其意义

蒋青  冷琴  曹正尧  
【摘要】:正描述了产自中国粤东北地区兴宁市叶墉组3段的一块可能为菊科头状花序的化石。该头状花序保存有光滑柔弱的花序梗。总苞仅见两枚线形至披针形的草质总苞片保存。头状花序仅具两侧对称的舌状小花。小花数目多,可分辨者达40多枚,放射状排列,使整个花序呈球状。小花未见除花冠(舌片)外的任何结构。舌片顶端圆钝,未见裂片。上述头状花序特征,尤其是仅具舌状小花,与现生菊科的菊苣族(Lactuceae Cass.)最具可比性,但后者舌片顶端具5个裂片, 而且化石的其他特征也仅散见于整个菊苣族中,不集中于任何亚类群,使其具体分类位置难以确定。对该化石产地的岩性和生物群特征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化石植物生长于较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与现生菊苣族分布中心的气候条件一致。生物地层对比和对下伏地层优胜组的绝对年龄测定表明,出产这些化石的叶塘组,其时代属晚白垩世,可能为赛诺曼期至三冬期。这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艺林;;野花紫菀美色多[J];生命世界;1985年03期
2 窦燕平;燕顺江;安争夕;;新疆蒿属植物的整理(二)[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3 ;化石[J];生物进化;2008年01期
4 周劲松;王发国;邢福武;;中国大陆菊科一归化药用植物——翼茎阔苞菊[J];广西植物;2010年04期
5 范香媛;张淑梅;高天刚;;胶菀属——中国菊科紫菀族的一个新归化属[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1年02期
6 王祥初;;蛇年话“蛇”植物[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1年01期
7 郑成才;;可变换花序模型的制作[J];生物学通报;1985年10期
8 青云;;从水中到陆地[J];世界科学;2006年05期
9 James Owen;小柯;;惊现比人还要大的巨型海蝎[J];英语沙龙(实战版);2008年02期
10 徐星;马檠宇;胡东宇;;早于始祖鸟的虚骨龙类及其对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意义[J];科学通报;2010年32期
11 杨永;;麻黄属的起源时间讨论[J];地质论评;2011年01期
12 李星学;;浙江下白垩纪之植物化石[J];地质论评;1948年Z2期
13 李星学;甘肃东部五村堡层中Zamiophyllum的发现[J];古生物学报;1954年04期
14 M.格鲁霍夫;王国恩;;湿生紫菀[J];中国蜂业;1959年08期
15 ;常见植物分类特征顺口溜[J];生命世界;1983年03期
16 关广清;;豚草花序及其演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17 ;娃娃鱼家族生活距今1.6亿年前[J];中国科技财富;2003年04期
18 张玉光;;鸟儿何时才飞天[J];大自然;2006年03期
19 孔惠;陈春瑞;党毅敏;杨建国;黄清华;赵传本;;松辽盆地白垩纪三大生物群评述[J];古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20 ;化石[J];生物进化;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青;冷琴;曹正尧;;中国粤东北兴宁市白垩纪叶塘组菊科头状花序化石及其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翠翠;刘文哲;;喜树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林有润;;广东植物志第八卷菊科补遗[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七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尹崇玉;;热河、关岭、瓮安等重要生物群的起源、演化及环境制约[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5 盖永华;杨群;;蜈蚣目及相关类群的系统关系及分化时间的探讨[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楚年;梁辉;郭玉海;寿元;贾君镇;林庆文;刘海虹;;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花器发育研究[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7 李春香;马俊业;杨群;;三叠里白Hicriopteris triassica(化石种)的系统位置:来自分子系统学的证据[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陈林;谢树成;张克信;徐亚东;;西藏吉隆盆地中—上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分子化石记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式溥;范影年;;藏北申扎地区石炭系及生物群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10 高天刚;刘建全;陈之端;陈艺林;;毛冠菊属的系统位置及属内分化[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传彪;海拉尔盆地白垩纪孢粉植物群[D];吉林大学;2006年
2 孙会忠;中国绢蒿属(Seriphidium)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一峰;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植物生态与生物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刘海明;麻黄属的化石记录及早期多样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5 解三平;滇西新近纪翅果数值分类和被子植物叶片的古环境重建[D];兰州大学;2007年
6 高天刚;毛冠菊属的系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7 徐莉;河南省恐龙化石科学特征及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王莹;中国中生代晚期古蝉科昆虫化石研究(同翅目:蝉亚目)[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新伟;猕猴桃属植物分类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07年
10 全成;黑龙江嘉荫沿江地区晚白垩世植物群及地层[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冬;中国帕米尔高原菊科植物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2 戴攀峰;雪莲繁殖生态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3 李景照;河南蒿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强;吉林中部早白垩世泉头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成小军;短命植物异喙菊的繁育系统及异形果实的生态适应对策[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6 牛忠磊;中国绢蒿属叶表皮特征及其解剖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惠欣;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文昊;吉林九台白垩纪蜥脚类恐龙新类群—九台龙[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旭日;吉林公主岭早白垩世泉头组中的兽脚类恐龙牙齿化石[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高召兰;山东菊科莴苣亚族植物的系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 李艳;古生物学界的“重磅炸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2 耿熹;白垩纪最小“空中霸主”现身[N];北京科技报;2008年
3 曹菲 于莘明;中华龙鸟“生”于白垩纪[N];中国矿业报;2003年
4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李晓明 牧心;一亿年前,两群恐龙在河南撒欢[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乔地;河南发现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始末[N];科技日报;2007年
6 魏梦佳;山中偶遇怪树,原是600岁“水杉王”[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记者 王立华 通讯员 张晓琴;二连盆地发现大面积埋藏的白垩纪恐龙化石[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8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供稿;高原民间药用植物——苞叶雪莲[N];西藏日报;2003年
9 记者张兆军;东北白垩纪生物群引起关注[N];科技日报;2002年
10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王海峰;6.32亿年前动物休眠卵化石被发现[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