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天云,陈振风,王福源;嗜酸乳杆菌在不同pH条件下生长和存活情况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0年03期 |
2 |
王维娜,孙儒泳,王安利,鲍蕾,汪鹏;环境因子对日本沼虾消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9期 |
3 |
陈晓蔚;贾力敏;丁洁;张晓东;谢燕;;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不同pH值下生长模型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6期 |
4 |
王洪敏,熊一力,刘光泽,贾彦征,潘菲;碱性气体对鼠卵营养液M16和M2pH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5期 |
5 |
高彬,王海燕;土壤pH对植物吸收镉、锌的影响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
6 |
余日清,贺锡勤;低pH对草鱼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
7 |
乔秀亭,王良臣,宋学君,张美婷,云惠伟,房士普;不同pH条件下乌鳢胃、肠、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的初步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8 |
黄巧珠,区又君,喻达辉,李加儿,江世贵;pH对4种鲷鱼精子活力的影响[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9 |
卢健民,卢玲,蔺玉华,夏重志,战培荣;低pH对鲤鳃组织Na~+-K~+-ATPase酶活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1年01期 |
10 |
毛连山,宋向阳,勇强,姚春才,余世袁;初始pH对合成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1 |
叶继丹,卢彤岩,田雷,孙大江;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杂交鲟胃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化[J];中国水产科学;2003年01期 |
12 |
王清良,刘选明;pH值与温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影响的研究[J];矿冶工程;2004年02期 |
13 |
陆旋;;pH条件对二种家蚕丝素蛋白铁元素螯合量的影响[J];安徽化工;2008年06期 |
14 |
王重刚,陈品健,郑森林;pH对真鲷仔稚幼鱼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台湾海峡;1998年02期 |
15 |
葛芸英,郭坚华,祁红英,任欣正;无菌水常温保存番茄青枯菌的效果检测[J];植物保护;2001年06期 |
16 |
张绍丽,马洪钢,宋微波;海洋纤毛虫—巨大拟阿脑虫的实验生态学研究Ⅲ.pH对种群生长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3期 |
17 |
沈文英,寿建昕,祝尧荣,金叶飞;银鲫消化酶活性与pH值的关系[J];水产科学;2002年06期 |
18 |
吴萍,宋学宏,蔡春芳,潘新法,崇加荣,丁磊;pH对黄颡鱼红细胞脆性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2年01期 |
19 |
陈燕飞;;pH对微生物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20 |
杨玲,冯清平,张晓君,马晓军;一株使敦煌壁画红色颜料变色菌株氧化铅丹特性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