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关于晚三叠世伟齿蛤类Neomegalodon Gümbel,1862

姚华舟  沙金庚  张仁杰  
【摘要】:正 Neomegalodon Gumbel,1862是分布十分广泛的晚三叠世伟齿蛤类化石。已报道78种,约占晚三叠世伟齿蛤科种总数的3/4。然而目前对该属的含义、铰齿构造特征、模式种的指定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急待清理。Neomegalodon系Gumbel(1862)建立,根据后壳脊的数量分成两个群类。当时及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Megalodon的亚属。直到1965年Allasinaz才把它从Megalodon中分出,独立成为属一级分类单元,并进一步分出Neomegalodon Gumbel,1862,Rossiodus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洪德;徐胜林;林良彪;侯明才;陈安清;;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J];沉积学报;2011年04期
2 王春梅;黄思静;孙治雷;胡作维;黄可可;佟宏鹏;;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以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1年08期
3 罗启后;;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4 何鲤;李梅;熊亮;冉飞;廖震;;再谈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5 冷济高;李书兵;杨长清;;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期[J];天然气工业;2011年08期
6 郑荣才;李国晖;雷光明;李楠;罗清林;陈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分析与地层对比[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7 李勇;苏德辰;董顺利;颜照坤;贺佩;闫亮;;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转换[J];岩石学报;2011年08期
8 陈虹;胡健民;渠洪杰;武国利;;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9期
9 杨志明;侯增谦;江迎飞;张洪瑞;宋玉财;;西藏驱龙矿区早侏罗世斑岩的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10 戴梅芳;王树林;;青海格尔木拉陵灶火地区成矿背景及找矿远景分析[J];青海科技;2011年04期
11 杨荣军;刘树根;吴熙纯;孙玮;;川西上三叠统生物礁群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2 李恒恒;刘国燕;赵寿;张勇;赵永亮;;冰沟南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青海科技;2011年03期
13 汤朝阳;吴健辉;王国强;赵武强;王建雄;;羌塘盆地中部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演化及研究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3期
14 耿全如;彭智敏;张璋;;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地质年代学研究[J];地质学报;2011年07期
15 鲁海峰;王树林;李积清;殷占虎;李玉龙;;青海格尔木开木棋地区两种矿床成矿系列与前景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6 彭勇民;潘桂棠;罗建宁;;西藏东部三叠纪火山岩的形成和演化[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17 朱如凯;白斌;刘柳红;苏玲;高志勇;罗忠;;陆相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研究和层序岩相古地理: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18 王洪江;刘光祥;;中上扬子区热场分布与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19 杨创;匡经水;魏云迅;;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分析及沉积古环境再造[J];科技促进发展;2011年05期
20 杨庆道;王伟锋;吴思卫;李继白;刘传山;潘博;;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华舟;张仁杰;牛志军;赵小明;王健雄;段其发;;青藏高原地区晚三叠世伟齿蛤类[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姚华舟;沙金庚;张仁杰;;关于晚三叠世伟齿蛤类Neomegalodon Gümbel,1862[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姚华舟;白云山;曾波夫;段其发;牛志军;魏君奇;甘金木;卜建军;朱应华;徐安武;;长江源区发现晚三叠世火山弧[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朱占祥;;四川义敦地区晚三叠世地层的几个问题[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0)——“三江”地层·古生物[C];1982年
5 陈应明;侯世云;;西藏怒江西松尼地区晚三叠世植物化石的发现[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郭华;夏斌;杨殿忠;王润红;;燕山造山带晚三叠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朱同兴;董瀚;冯心涛;李宗亮;于远山;;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展布和沉积型式[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杨进辉;吴福元;S.A.Wilde;柳小明;;辽东半岛晚三叠世花岗岩及镁铁质包体的成因:华北克拉通碰撞后岩石圈减薄的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之彤;赵春荆;;吉黑东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8)[C];1989年
10 颜仰基;江新胜;;藏南喜马拉雅带晚三叠世沉积相时空展布及其地质意义[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江锋;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类成因机制及深部动力学背景[D];西北大学;2010年
2 庞艳春;川西昌台地区晚三叠世生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3 曹红霞;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杨克文;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层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段凯波;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中扬子区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充填序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裴福萍;辽南—吉南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时空范围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8年
7 朱弟成;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的火山岩及其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8 郭彤楼;十万大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历史[D];同济大学;2004年
9 梁西文;中扬子区晚三叠世—新近纪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付修根;北羌塘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利军;川西地区晚三叠世沉积物的古气候意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院冬;东宁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超;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三叠世延长期原盆恢复[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琼;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深部地层放射性异常及其对烃源岩演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7年
5 张维;鄂尔多斯西缘晚三叠世盆地构造—沉积格局恢复与烃源岩评价[D];西北大学;2007年
6 汤朝阳;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及沉积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7 牛亚卓;华南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相双壳类及其生物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8 胡滨;生物古地理信息系统与古地理重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苏三;鄂尔多斯东北缘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对太行山区构造作用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徐刚;四川省炉霍地区三叠系沉积环境及盆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薇;两亿年前“鱼翔浅底”再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2 记者战艳、冯昌勇;学者认为研究潜力很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黄寰;安县生物礁,期待保护[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李春惠;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具有重要古地理意义[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徐彬;翼龙蛋传奇[N];南方周末;2004年
6 记者 徐峙;江西优选找煤靶区16处[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7 李忠将;关岭生物群化石是古海洋生态系统全面恢复标志[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陈俊;关岭大力开发“龙文化”旅游资源[N];贵州日报;2007年
9 特约记者 郑毅;寻找神秘鱼龙[N];孝感日报;2007年
10 记者沈英甲;银杏可见证亿万年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变化[N];科技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