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生物地理分区
【摘要】:正 田传荣等(1983)根据西南地区三叠纪牙形动物群的面貌,将该区划分为扬子分区和喜马拉雅分区两个生物地理区。此后,姚建新等(1993)根据牙形石相的分子在华南和喜马拉雅地区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晚期地层和地理分布所显示的一些特性,将牙形石区分为3个生物地理区:喜马拉雅区,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王成源(1998)将中国三叠纪牙形石归属Kozur(1973)的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区,但认为还看不出可以进一步区分生物省或亚省。
|
|
|
|
1 |
龚一鸣,司远兰,徐光辉,李保华;晚泥盆世牙形石动物卵细胞的三维保存[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2 |
梅仕龙,Charles M. Henderson;试论二叠纪牙形石古地理分区、演化及其控制因素[J];古生物学报;2001年04期 |
3 |
赖旭龙,张克信;二叠-三叠纪之交牙形石生态新模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4 |
姜怀诚,安泰庠;四川东南部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5年01期 |
5 |
周明镇;;介绍牙形原索动物[J];化石;1974年02期 |
6 |
崔智林,于在平;秦岭核桃坝石炭纪牙形石及其生物相[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
7 |
陈笑媛;沿河土地坳中奥陶统牙形石生物地层[J];贵州地质;1994年03期 |
8 |
王大锐;;化石的颜色说明什么[J];化石;1985年04期 |
9 |
张舜新,郭小强;早三叠世牙形石与沉积环境及其它门类化石关系的数理统计分析[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1年03期 |
10 |
童金南,杨英;浙江长兴煤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1997年23期 |
11 |
毛家仁;贵州北部中奥陶统的牙形石[J];贵州地质;1987年04期 |
12 |
陈笑媛,彭茂华,金才生;贵州沿河土地坳下奥陶统牙形石[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5年03期 |
13 |
杨守仁,孙存礼;江西信丰县铁石口地区二叠—三叠纪牙形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14 |
崔智林,梅志超;祁连山中寒武世牙形石动物群、古生态和板块构造[J];古生物学报;1997年01期 |
15 |
张建东,朱志新;库山河组牙形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新疆地质;2004年02期 |
16 |
赵治信,黄智斌,杜品德,张桂芝,肖继南,谭泽金;新疆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牙形石新种[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
17 |
王元顺;;石油、天然气的监测员——牙形石[J];化石;1984年03期 |
18 |
张志明;张景华;;一个新牙形石齿串(cluster)的发现及其功能分析[J];地质论评;1986年02期 |
19 |
张又秋;;一种新的牙形石分析方法[J];山东国土资源;1986年01期 |
20 |
崔巍,赖旭龙;鄂东南地区晚二叠世牙形石动物群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