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我国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流通途径及模式思考
【摘要】:1、国内外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在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效能方面,或已基本释放完毕,或已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了。今后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农产品流通业的“外力”作用下,促使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程度不断深化,刺激农业生产“内部”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演变。2、提出了培育我国农产品流通的若干模式:“农产品集贸市场启动”模式;“农户+协会+市场”模式;“农户+公司”模式;“基地+市场(或企业)”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适用范围。
|
|
|
|
1 |
唐茂林;黑龙滩水库灌区节水灌溉途径探讨[J];四川水利;2001年05期 |
2 |
车鸣;劳动力转移:当前农村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
3 |
陈明皋;湖南林业现状与跨越式发展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2年01期 |
4 |
王开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J];经济师;2003年11期 |
5 |
赵黎明,何智虎;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
6 |
赵文波;綦方中;;推进浙江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途径探索[J];物流技术;2008年04期 |
7 |
张春财;;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J];才智;2011年17期 |
8 |
乔鹏程,秦有庆;实施科普传播工程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J];农业科技管理;1999年03期 |
9 |
杨建洲;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0年05期 |
10 |
董昀,赵宗武,周勤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途径探讨[J];种子;2000年06期 |
11 |
高晓红;青海海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2 |
赵明德,陈红武,蒲亚锋,王西平;西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途径[J];陕西农业科学;2000年09期 |
13 |
谢金玉;广西发展草地畜牧业方向与途径的探讨[J];草业科学;2001年04期 |
14 |
陈立昶;面向21世纪的江苏棉花种业展望[J];江西棉花;2001年01期 |
15 |
穆争社;生态农业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J];生态经济;2002年12期 |
16 |
肖宏渊,席安民;加速推进“三农”裂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J];理论导刊;2003年11期 |
17 |
陈庆山,杨庆凯,孙淑霞;浅谈大豆产业的生产目标与实现途径[J];大豆通报;2003年05期 |
18 |
蒋斌;农业银行支持、参与广西农业产业化问题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4期 |
19 |
刘清荣;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途径探析[J];理论月刊;2003年07期 |
20 |
赵文东;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途径和措施[J];河南水产;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