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薛雁吴智平李伟聂文龙  
【摘要】:东营凹陷是济阳坳陷内部重要的构造单元,油气藏丰富。针对其新生代盆地结构复杂,多种构造带发育的特点,在大量地震及岩性资料基础上,结合伸展率统计及断层活动性分析,讨论其新生代各构造阶段盆地结构演化特征。并结合各构造单元结构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总结其油气聚集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盆地结构发生了由"北东断西南超"至"北(西)断南(东)超"的转变,且不同构造带油气分布具有差异性。陡坡带的油气富集与滚动背斜、断鼻构造及砂砾岩体的发育有关;缓坡带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大型鼻状构造背景;洼陷带的油气富集与浊积岩砂体有关;中央隆起带的长轴伸展方向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陆现彩;胡文宣;李佩珍;张方吼;陈致林;;胜利油区第三纪火山活动对油气生成的影响[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2 葛志丹;王兴志;朱萌;濮瑞;王伟;张金友;;东营凹陷太古界岩浆岩储层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3 李继亭;曾溅辉;吴嘉鹏;;利用东营凹陷典型剖面分析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4 胡辉;王俊;韩雷;;构造坡折带及其对沉积控制和油气意义[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1期
5 苏江玉;俞仁连;;对塔河油田油气成藏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6 尹成明;田丽艳;任收麦;马寅生;;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J];地质通报;2011年08期
7 郑德顺;李明龙;蔡进功;闫建平;孙斌;;东营凹陷深层膏盐岩分布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8 操应长;杨剑萍;;湖盆火山作用与油气的关系——以惠民凹陷第三系火成岩及其油藏为例[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9 吴悠;陈红汉;肖秋苟;耿峰;;青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活动热流体与油气成藏[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10 周霞;李海涛;;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沙湾组为例[J];石油物探;2011年04期
11 王连捷;孙宝珊;王薇;乔子江;王红才;孙东生;;地应力对油气运移的驱动作用[J];地质力学学报;2011年02期
12 王健;操应长;高永进;刘惠民;刘晓丽;唐东;;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砂体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3 李坤;;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古生界油气运移体系与成藏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4期
14 孙雨;马世忠;姜洪福;刘云燕;刘宗堡;于利民;;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藏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15 赵波;;松辽盆地安达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16 操应长;王健;高永进;刘惠民;唐东;;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膏盐层沉积特征及模式[J];古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17 秦秋寒;宋效文;孙玉英;刘超;艾晓哲;;临江地区扶余—杨Ⅰ油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8 白振华;孙培元;孙宝才;;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意义[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19 徐东锋;赵红佳;刘见宝;;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20 王红亮;周廷全;宋建勇;苗小龙;;东营凹陷西部古近系沙三段沉积特征的再认识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雁;吴智平;李伟;聂文龙;;东营凹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漆滨汶;林春明;邱桂强;李艳丽;刘惠民;高永进;;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透镜体钙质界壳形成机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玉梅;席小应;;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4 曹海防;;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顾雪祥;吴程赟;章永梅;程文斌;付绍洪;董树义;李保华;;右江盆地金成矿与油气成藏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玉梅;;流体包裹体在澳大利亚Bonaparte盆地WA406区块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晓燕;向立宏;解玉宝;银燕;;东营凹陷地层水成因演化与油气成藏[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8 张建锋;欧光习;张敏;邱林飞;;张20井沙三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贾红义;杨长春;于建国;王金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早始新世构造体制转换与油气成藏[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10 龚再升;蔡东升;;渤海海域郯庐断裂与油气成藏[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振柱;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张守春;东营凹陷异常压力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烃成藏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刘立安;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庄锡进;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建模及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5 刘东鹰;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石油天然气成藏机制、成藏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王建宝;东营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7 赵伟;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固体—流体相互作用与有效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Mutwakil Nafi Fadil Elmula(法帝);中国东部东营凹陷孔店组上部成岩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9 刘春平;松潘—阿坝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牛嘉玉;渤海湾盆地深部层系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松;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相砂岩油气成藏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张建锋;断裂与油气藏形成关系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李秀琴;方正断陷白垩—古近系成藏条件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4 梁刚;永新地区断裂系统与成藏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李继宏;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油气成藏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张洪明;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7 赵寒森;柴北缘冷湖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星;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分布预测地质模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王加文;东营凹陷复杂断裂带浅层油气运聚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汪旭东;东营凹陷中深层压力系统特征与演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油地质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光明;破解全球油气成藏密码[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江其勤 王国建;壳幔流体对油气成藏影响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江其勤 王国建;壳幔流体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江其勤;东营凹陷具备形成页岩气物质基础[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记者 王巧然;研究油气成藏又一国家973项目破题[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通讯员 孙兴文;国家高科技项目油气成藏研究获硕果[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海凤 记者 赵凤华;973项目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取得新成果[N];科技日报;2010年
8 陈辉;黑龙江省优秀导师和他的科技攻关团队[N];科技日报;2007年
9 江其勤 黄泽光 程喆 郭战峰;“四世同堂”齐亮相 古今南北共徜徉[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江其勤江兴歌 李志明;完善油气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方法[N];中国石化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