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陈炳铮  
【摘要】:正同志:寄上拙(?)的《吟诵铭——关于发展我国吟诵事业的呼吁书》一篇,敬请指教。衷心希望您能在"吟诵"的传播与推广方面多给指导与协助。让我们为振兴华夏文化,使我国吟诵事业的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宗迪;华夏名义考[J];民族研究;2000年05期
2 郭润宇;;“华夏”、“中华”、“中国”源头考——兼评章太炎先生的一段论述[J];华夏文化;2007年01期
3 ;中国·中华·华夏名称探源[J];浙江统计;1999年09期
4 王客;“华夏”和“九州”[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郗政民;;华山 华夏 华人 中华[J];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6 ;“中华”小考[J];吉林畜牧兽医;1998年11期
7 陈鸿钧;从古文字形上看古“华夏”与“四夷”的关系——古文字鬼、羌、夷、荆的反馈[J];西北史地;1999年02期
8 华林甫;;中国名称考[J];教师博览;2001年01期
9 邸永君;;汉语“中国”一词的由来[J];中国地名;2006年04期
10 李葆嘉;论汉语史研究的理论模式[J];语文研究;1995年04期
11 李葆嘉;论华夏汉语混成发生的考古文化与历史传说背景[J];东南文化;1995年02期
12 李葆嘉;汉语史研究“混成发生·推移发展”模式论──汉语史研究理论模式论之五[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3 ;“中国”的含义[J];文史天地;1995年05期
14 熊庆荣;;“夏利”车名的由来[J];咬文嚼字;2007年05期
15 “基础华文”课题筹备组;周有光先生建议提倡“基础华文”[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3期
16 林诗雅;畅想中国 我心飞扬[J];广西教育;2004年30期
17 张再兴;汉族为何称为“夏”[J];咬文嚼字;1998年04期
18 郝志伦;女部汉字与华夏女性观的文化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04期
19 周希文;“华侨”一词的由来[J];咬文嚼字;1999年06期
20 吴峰;杜春香;;何谓“大丈夫”?[J];语文知识;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炳铮;;吟诵铭——关于发展我国吟诵事业的呼吁书[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民族文化,在诗文中传承; 民族精神,在吟诵中弘扬[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许正元;;汉语有关年龄的别称[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钱奠香;;谈谈东南方言发展史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圆;《华夏辞》一字千金悬赏改进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胜发;中外语言互动学习有了新平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缪迅;汉语学习绝不只是“老外”的事儿[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石可言;美国的中文热[N];陕西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兵 包东喜 杨富春;华夏同根 和合天下[N];湖北日报;2010年
6 周玮;汉语和英法德等外语,互动学习平台建成[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王玉池;《千字文》译注[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潘光品;水书就是失传了数千年的古易《连山》[N];贵州民族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建喜 梁伟 实习生 张雪英;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N];韶关日报;2008年
10 陈吉春;一座城市不能没有朗诵艺术[N];中山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