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药效成分次生代谢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国内外文献的报道的基础上,对药用植物丹参中的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和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次生代谢途径及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对目前丹参次生代谢相关研究进展及存在的4个方面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丹参次生代谢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将为丹参次生代谢基因工程及有效成分的基因调控等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
|
|
|
1 |
张兆旺;;地黄的药效成分之一——梓醇(Catalpol)的研究简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
2 |
邓水蓉,彭红,饶淑华,曾细妹,万晓华;水蛭不同炮制品药效成分比较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3 |
沈少华;刘姬艳;胡江琴;郦暄函;王利琳;;喜树碱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酶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1年09期 |
4 |
张雅利;郭辉;田忠民;;柿子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成药;2006年05期 |
5 |
吴迪;李行诺;吴立军;高慧媛;;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药效成分[J];中国现代中药;2009年08期 |
6 |
;《分子生药学》[J];中国现代中药;2011年04期 |
7 |
贾传春;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的改进[J];中药材;1994年05期 |
8 |
赵玉丛;李存法;刘国际;;炮制对山茱萸中药效成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
9 |
刘吉开,胡琳,丁智慧,高锦明,董泽军,谭建文;高等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J];中草药;2003年01期 |
10 |
李晨东,胡铁强,盛长忠,姜燕;细胞培养在获得药用植物有效成分中的研究[J];中草药;2003年07期 |
11 |
康阿龙,汤迎爽,孙文基;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02年05期 |
12 |
赵红玉;周春祥;;基于药、毒效成分辨证关系探讨有毒中药研究思路[J];中草药;2008年11期 |
13 |
李成仁;王园园;李小艳;宋晓虹;韦琪生;蒋林;叶创兴;;肿节风药材采收部位与最佳采收期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3期 |
14 |
黄璐琦;肖培根;郭兰萍;高文远;;分子生药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年12期 |
15 |
杨光义;叶方;王刚;马冰;胡延;李诗;潘红;;蓖麻子药效成分分离纯化和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中国药师;2011年04期 |
16 |
张颖;张兆旺;;左金丸方药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7年10期 |
17 |
韩小燕;刘政安;王亮生;;牡丹野生种与主要药用品种的药效成分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8年03期 |
18 |
武征;郭巧生;王庆亚;周黎君;张志远;张利霞;黄涛;;夏枯草内在品质及生长特性对铅、铜、镉胁迫的响应[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03期 |
19 |
刘永久;巴布剂的合适性包装[J];中成药;1988年09期 |
20 |
吴虹;魏伟;;有限成分论和多成分论的辨析——中药药效成分争论的焦点[J];医学与哲学;2005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