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化学成分的UPLC分析及地上部分入药的可行性(摘要)
【摘要】:目的:应用UPLC测定不同产地丹参中化学成分的含量,评价其质量特征,并依据地上部分所含成分,探索丹参地上部分药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系统,AcquityUPLC BEH C18(50mm×2.1mm i.d.,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以流速为0.5ml/min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用UPLC-PDA进行分析检测13种成分,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丹参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的含量相对较少,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49~7.38mg·g~(-1)、丹酚酸B的含量为8.34~82.29mg·g~(-1)、丹酚酸A的含量为0.05~0.89mg·g~(-1)、二氢丹参酮Ⅰ的含量为0.02~2.61mg·g~(-1)、降鼠尾草氧化物的含量为0.10~3.04mg·g~(-1)、隐丹参酮的含量为0.06~5.06mg·g~(-1)、丹参酮Ⅰ的含量为0.01~0.93mg·g~(-1)、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15~6.55mg·g~(-1),地上部分样品具有与地下部分相似的水溶性及脂溶性成分,但含量较少,特别是非采收期的地上部分样品,提示可选择性利用地上部分。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地上部分的药用价值有待开发。
|
|
|
|
1 |
杨滨,乐崇熙;委陵菜属6种药用植物地上部分的性状和显微鉴定[J];中草药;1994年01期 |
2 |
孟广森,邓勇,郑有顺;毛冬青地上部分对大鼠冠脉流量的影响及抗心肌缺血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年03期 |
3 |
马小军,杜程芳,郑俊华,陈新滋;滇白珠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12期 |
4 |
白虹,王英华,詹晓平,窦德强,裴玉萍,陈英杰,李巍,小池一男,二階堂保;栽培甘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5年02期 |
5 |
张永清;周凤琴;李佳;高德民;王建成;李萍;;徐长卿地上部分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J];中草药;2006年06期 |
6 |
桑小花;吴沿友;赵玉国;许梦云;;4种类型茅苍术生长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
7 |
JanarJenis;G.Sh Burasheva;阿吉艾克巴尔·艾萨;S.K.Usmanova;Zh.A Abilov;;鞑靼滨藜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
8 |
陈磊;宋增艳;王津江;宋洪涛;王金辉;张国刚;秦路平;;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0年03期 |
9 |
韩炜;邢燕;康廷国;;红花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研究[J];中药材;2010年05期 |
10 |
徐绥绪,周荣汉,董淑华,张国刚,刘金雄,陈英杰,姚新生;过山蕨中黄酮类新成分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11 |
江纪武;西班牙民族药(续三)[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年05期 |
12 |
井莉;柯昌强;李希强;叶阳;;雷公藤中倍半萜生物碱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8年03期 |
13 |
赵磊;李智敏;杨俊;张金渝;金航;饶高雄;;不同产地滇龙胆地上部分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14 |
吴启秀;王曙;严晓梁;马静;黄学娣;;栽培川贝母的地上部分与鳞茎中总生物碱的比较[J];华西药学杂志;2008年06期 |
15 |
李振麟;钱士辉;濮社班;;兴化莳萝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6期 |
16 |
范强;周先礼;阿萍;格桑索郎;魏屹;;脉花党参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17 |
陈磊;宋增艳;王津江;宋洪涛;张国刚;王金辉;;白背三七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0年03期 |
18 |
刘先齐,张萃蓉,吴忠应,刘思勋;改革加工技术 开发中药资源[J];中国中药杂志;1990年02期 |
19 |
;阔苞菊中的萜甙[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0年02期 |
20 |
邓京振,赵守训;粪箕笃地上部分非碱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