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丁平  刘瑾  仰铁锤  邱金英  
【摘要】: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RAPD)标记技术对广东产5个类群的栽培巴戟天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应用15种引物对64个个体进行检测,应用POPGEN32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共得到224条带,其中多态位点112个,多态百分率为50.00%。种群内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7.05%~53.13%,平均为45.86%。小叶巴戟天(POP2)种群最高,其次是大叶巴戟天(POP1),最低是圆叶巴戟天(POP5)。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均反映出巴戟天各类群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变化。Shannon指数为0.2876,各类群的Shannon指数在0.1033~0.2362,Nei指数为0.1756,各类群的Nei指数在0.0745~0.1540之间。结论:目前栽培巴戟天居群间有一定的分化,并产生了多种农家类型,其中小叶巴戟天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这些可能是导致目前栽培巴戟天质量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文功;;应用RAPD分析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2 吴刚;马帅;张翠玲;庄辉发;张家明;;糯米香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7期
3 黄文功;;亚麻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4 王磊;宿红艳;吕少磊;;八个灵芝属菌株的分子标记与亲缘关系鉴定[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杨玉蓉;罗慧彬;马渊;刘萍;;苦豆子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J];农业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6 钱敏;曾纬;张德利;;冬虫夏草RAPD多态性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7 王伟;罗桂花;龚伯奇;陈志;;暗紫贝母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8 朱胜男;周振华;冯尚国;汪尚;索娜娜;王慧中;;31种石斛属植物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明军;杜明凤;;淫羊藿植物DNA指纹图谱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10 邓琳琼;张奎;黄凯丰;陈庆富;;甜荞和苦荞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11 徐国辉;郭长虹;于洪涛;陈静;丛雯雯;远藤隆;;山羊草属杀配子染色体2C特异SCAR标记的建立[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12 韩微波;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刘凤歧;尚晨;孔福全;王潇;刘录祥;;快中子辐照紫花苜蓿的生物学效应与RAPD分析[J];核农学报;2011年04期
13 曾群;米丽华;宋强;;连翘干叶片和鲜叶片DNA提取方法和质量比较研究[J];光明中医;2011年07期
14 李丽;黄先群;Wanapu Chokchai;雷尊国;黄团;李其义;彭义;黄贵民;董颍苹;;利用AFLP标记技术评价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英文)[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15 张玉清;;分子标记在青稞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种子;2011年08期
16 刘颖嘉;黄宇;荣俊冬;张颖;薛艺敏;郑郁善;;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7 陈伟;陈瑞祥;钟理;刘正书;;贵州23份野生鸭茅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8 李娟玲;刘国民;曹嵩晓;罗轶奇;;利用单因子和正交设计双重实验法优化鹧鸪茶RAPD-PCR反应体系[J];农学学报;2011年06期
19 丁灿;郎南军;林位夫;;中国油棕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1期
20 李霞;刘佳佳;陈建华;栾明宝;殷珍珍;杨栋梁;;产喜树碱喜树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喜树内生真菌的SRAP分析(英文)[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霞;张新全;马啸;谢文刚;;西南区扁牛鞭草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丁平;刘瑾;仰铁锤;邱金英;;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郑和;陈常颂;陈荣冰;;我国39个茶树品种的RAPD分析[A];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林郑和;陈常颂;陈荣冰;;我国39个茶树品种的RAPD分析[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常颂;林政和;王秀萍;陈荣冰;;“奇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别墅;孔繁玲;周有耀;张光梅;张群远;王孝刚;;中国3大主产棉区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及其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A];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7 李玮;姜蔚;赵惠贤;胡胜武;;用EST-SSR和RAPD标记分析世界不同地区油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华;傅鹏;王孝勋;;青天葵与毛叶青天葵种间关系的RAPD鉴定[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9 林慧彬;;不同种质黄芩的RAPD鉴别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袁理春;;丽江山慈姑遗传多样性研究[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山;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SSR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马朝芝;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3 逯晓萍;高丹草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郑志雷;厚朴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指纹图谱的构建[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周延清;三种经济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分析、fad基因克隆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D];西北大学;2005年
6 车永和;小麦族P基因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演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刘振虎;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朱彩梅;中国糯大麦种质资源及Wx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马殿荣;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稻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10 陈国跃;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抗条锈病新基因的发掘[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源;23个油橄榄品种的RAPD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2 姜寒玉;麻黄亲缘关系分析及主要药用成分测定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涛;烟草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RAPD和ISSR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4 袁晓丹;东北地区杂草稻亲缘关系及其生物学、生态学主要特征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5 李可;四川省不同来源地金钱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6 盛丽;甘肃省当归资源的RAPD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7 徐洁;九叶青花椒的起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朱昊;新疆野生偃麦草遗传多样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9 朱钧;狼尾草属优质牧草的形态学及其RAPD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张大乐;中国啤酒大麦品种RAPD、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欣 陈云芬;保护和利用作物遗传多样性 控制病虫害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国际执委会会议在昆举行[N];云南日报;2007年
2 记者 范南虹通讯员 陈文;海南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丰富[N];海南日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朱英国 李绍清 李阳生;优质杂交稻发展三大策略[N];农民日报;2006年
4 张凡;热带亚热带优质专用玉米种质的创新及利用解重大难题[N];科技日报;2008年
5 肖力伟 译;中国栽培的大豆品种 遗传多样性变异丰富[N];农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邹学润;云南野生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云南科技报;2007年
7 记者 马波实习生 周子靖;云南育出世界首个热带高油玉米[N];科技日报;2008年
8 记者 熊昌彪;我国肉苁蓉繁育研究成果丰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刘传书;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水平更高[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朱冰;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