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先平,何云昆,孙茂林,李云海,邓纪新,赵志坚;马铃薯RAPD分析方法优化初探[J];西南农业学报;2000年01期 |
2 |
梁婉琪,黄亚红,潘爱虎,曾令珂,张大兵,袁勤,全立勇,曹黎明,倪林娟;杂交粳稻亲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研究简报)[J];上海农业学报;2001年02期 |
3 |
肖关丽,李富生,杨清辉,杨生超;RAPD分子标记在甘蔗杂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4 |
姚庆收,黄华孙;RAPD技术及其在热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热带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
5 |
马翎健,曹丽华,周济铭,宋喜悦,胡银岗,何蓓如;小麦雄性不育材料RAPD扩增体系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3年04期 |
6 |
许莉萍,陈如凯;与甘蔗抗黑穗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筛选(英文)[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年03期 |
7 |
金文林,郭蓓,文自翔,李囡,濮绍京,赵波;野生小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4年02期 |
8 |
周延清,景建洲,李振勇,张宝华,贾敬芬;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J];遗传;2004年06期 |
9 |
谭和平,徐利远,余桂容,杜文平,马增强;RAPD技术对茶树品种鉴别的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2004年06期 |
10 |
邱红波,戴保威,彭忠华;RAPD和SSR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
11 |
郭东林;曹海明;毕影东;王晓萍;王同昌;李集临;;G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RAPD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
12 |
迟世华;杨足君;冯娟;周建平;刘成;任正隆;;簇毛麦基因组特异DNA序列标记的建立和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06年04期 |
13 |
陈福;范彦;秦华;;扁穗牛鞭草RAPD影响因素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6年09期 |
14 |
黄亚辉;盛孝邦;;盾叶薯蓣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鉴定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
15 |
严一字;吴基日;孙丽娜;;桔梗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
16 |
李玥莹;董雪卉;许丽;陶思源;;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RAPD分析[J];生物技术;2006年05期 |
17 |
刘昭军;李铁;刘琦;刘丽艳;李希臣;;大豆油份分子标记[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
18 |
黎星辉;章传政;刘春林;施兆鹏;罗军武;陈暄;;中国茶组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园艺学报;2007年02期 |
19 |
赵民安;刘敏;曹玉锦;;大赖草总DNA转化小麦的RAPD分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1期 |
20 |
何庆元;玉永雄;吴萍;王松华;何华奇;周燕;;安徽地区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