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兴山;张捷;秦中;;岩石侵蚀速率测算方法研究综述及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
2 |
阮向东,汪越,武绍勇,仇九子,管永精,董克君,林敏,李世红,何明,吴伟明,姜山,Y.Nagashima,R.Seki,刘存富;灰岩侵蚀速率的研究[J];广西物理;2005年02期 |
3 |
唐小明,李长安;土壤侵蚀速率研究方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
4 |
张志刚;王建;徐孝彬;赵志军;白世彪;;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至大侵蚀速率的影响[J];地质论评;2013年05期 |
5 |
刘再华;吴孔运;汪进良;李强;孙海龙;韩军;;非岩溶流水中碳酸盐岩试块的侵蚀速率及其控制因素:以湖南郴州礼家洞为例[J];地球化学;2006年01期 |
6 |
张信宝,D.L.赫吉特,D.E.沃林;~(137)Cs法测算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J];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
7 |
胡思虎;张涛;高军平;宋春晖;方小敏;;柴西红沟子地区中新世气候变化与侵蚀速率控制因素[J];沉积学报;2012年06期 |
8 |
万军伟,刘存富,王增银,晁念英,王佩仪;用~(36)Cl研究灰岩侵蚀速率的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2002年02期 |
9 |
沈承德,易惟熙,周正,刘东生,J. Beer,H. Oeschger,G. Bonani,M. Suter,W. Wlfli;中国黄土石英中的~(10)Be研究——Ⅰ.“自身成因~(10)Be”与黄土源区侵蚀速率[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1年07期 |
10 |
汪越,武绍勇
,管永精
,刘存富,吴伟明,姜山;通过AMS测定~(36)Cl来研究岩石的侵蚀速率[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年00期 |
11 |
汪越,Y.Nagashima,R.Seki,刘存富,武绍勇,仇九子,何明,吴伟明,姜山;通过~(36)Cl的AMS测定研究灰岩的侵蚀速率[J];物理实验;2005年03期 |
12 |
张国桢;陈柔妃;詹瑜璋;郭志禹;;草岭山崩机制及后续地表作用估算(英文)[J];福建地质;2010年S1期 |
13 |
徐孝彬,王建,Franoise Yiou,Grant Raisbeck;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的新手段——陆地宇生核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
14 |
余;用核方法测定地面侵蚀速率[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