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R718)是一种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安全无害的天然工质。随着低碳环保及HCFC、HFC替代问题的提出,以水作为制冷剂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外诸多学者也在积极探讨以水为压缩式制冷工质的可行性及制冷机结构型式。而在压缩式制冷系统中,蒸发器为与冷负荷用户直接或间接连接的重要设备。为了使蒸发器效率高、体积小,蒸发器应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因此,在研究水压缩制冷循环过程中,对其蒸发器内沸腾换热的强化研究,即对负压条件下水沸腾换热的强化研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负压条件下水的沸腾换热为研究对象,总结前人研究结论,从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增强沸腾换热的角度探索表面活性剂对负压条件下水沸腾换热的影响因素及强化机理,以寻找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并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依据。
|
|
|
|
1 |
施明恒,赵言冰,刘中良;固体颗粒强化液体沸腾换热和抗垢特性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2 |
刁彦华,赵耀华;双组分混合物沸腾换热的理论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S1期 |
3 |
高龙,马富芹,范晓伟,张鬲军;微/小通道内沸腾换热研究综述[J];节能技术;2004年06期 |
4 |
赵玺灵,段常贵,张兴梅,王海龙;水平管束外沸腾换热的计算与强化[J];煤气与热力;2005年06期 |
5 |
李勇;阎昌琪;刘佳;;沸腾换热强化特性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年S2期 |
6 |
李勇;阎昌琪;孙立成;刘佳;;多孔壁面管强化大容积沸腾换热特性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1年02期 |
7 |
胡自成;王谦;李昌烽;宋新南;王迎慧;;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沸腾换热强化研究进展[J];制冷学报;2012年06期 |
8 |
马同泽,张正芳,李慧群;烧结网多孔表面的沸腾换热[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4年02期 |
9 |
程慧平,黄素逸,吴洪涛;管外上升R-113流体的沸腾换热试验[J];核动力工程;1995年04期 |
10 |
杜建通;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的方法综述[J];低温工程;1997年02期 |
11 |
杜建华,吴伟,胡雪蛟,王补宣;带开槽结构的多孔表面沸腾换热的双孔隙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0期 |
12 |
赵言冰,施明恒;纳米尺度固体悬浮颗粒强化池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2年03期 |
13 |
李斌,赵建福,周芳德,唐泽眉,胡文瑞;环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及两相流型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
14 |
宋新南;顾加强;胡自成;王谦;;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池核沸腾换热试验[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5 |
郭雷;张树生;陈雅群;程林;;竖直狭缝通道内水沸腾换热的气泡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
16 |
郭雷;张树生;程林;;竖直矩形细通道内水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J];热能动力工程;2011年01期 |
17 |
何联格;左正兴;向建华;;气泡尺寸对气缸盖沸腾换热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3年01期 |
18 |
付兴;李敏霞;马一太;胡灿;;微小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的预测新模型[J];化工进展;2013年05期 |
19 |
施明恒,蒋银忠,戴锅生;固体颗粒强化泡状沸腾换热机理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
20 |
刘振华,陈玉明;紧凑传热管束的池内核沸腾换热强化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