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雪萍  
【摘要】: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中遥感评估的方法,数据源的选择、解译方法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地震解译的方法和步骤,在应急救灾阶段,人工目视解译是最快捷的重大自然灾害评估方法。目前,遥感数据的快速获取是制约应急应用的最大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洪时中;;对成都市在汶川特大地震期间应急工作的一些介绍和认识[J];四川地震;2009年04期
2 都吉夔;张勤;宋立军;侯建盛;丁香;袁志祥;黄敏;卢永坤;;四川汶川8.0级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J];灾害学;2008年04期
3 卢永坤;周光全;安小伟;都吉夔;;汶川8.0级地震四川灾区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初探[J];地震研究;2008年S1期
4 黄润秋;李为乐;;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年03期
5 张军慧;李清华;陈灏杰;;5·12汶川地震对军队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启示[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秀英;;地震滑坡灾害快速评估技术及对应急影响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7期
7 王晓青;王龙;章熙海;丁香;邱虎;董彦芳;窦爱霞;张飞宇;刘在涛;;汶川8.0级地震震害遥感定量化初步研究——以都江堰城区破坏为例[J];地震;2009年01期
8 赵福军;蔡山;陈曦;;遥感震害快速评估技术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1期
9 梁瑞莲;王慧彦;黄敏;武守春;;汶川地震统计评估方法的设计与应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袁一凡;;四川汶川8.0级地震损失评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5期
11 李广俊;;对完善地震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设想[J];四川地震;2008年04期
12 赵福军;;遥感影像震害信息提取技术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2期
13 杨懋源;新中国地震应急工作历程(一)[J];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06期
14 卢开南;吴海燕;;5·12汶川大地震的启示和建议——关于攀枝花市抗震救灾实践的思考[J];四川地震;2009年02期
15 侯茂生;依靠政府职能、科技进步、公众参与三者紧密结合,搞好大中城市地震应急工作[J];地震学刊;1997年02期
16 高建国;地震应急期的分期[J];灾害学;2004年01期
17 徐国栋;方伟华;史培军;袁艺;;汶川地震损失快速评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18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震应急工作的通知[J];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03期
19 高荣胜;黄国华;陆炳情;钱坤;;汶川地震给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启示[J];地震;2009年01期
20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演练指南》的通知[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萍;;汶川地震应急的遥感评估方法[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2 周云;张超;邓雪松;;由汶川地震反思我国防震减灾能力建设[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国庆;籍俊伟;林小竹;;川滇地区强震趋势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博庭;;周年回眸:汶川大地震告诉我们什么结论?[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袁丽侠;崔星;;汶川地震建筑物毁损及灾后重建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建华;;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控制探析——以汶川地震媒体控制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刘传正;;汶川地震灾害与地质环境安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专题报告[C];2008年
8 李小军;周正华;于海英;温瑞智;;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观测及记录初步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9 朱谷昌;;遥感技术与有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查[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10 蒋雪中;周云轩;何青;;遥感记录的河口悬浮泥沙场变化对重大工程的响应[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砚;县市政府地震应急行为模式和区域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2 赵福军;遥感影像震害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3 张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齐文浩;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张勇;地震破裂过程反演及其在大地震应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刘志国;长江口水体表层泥沙浓度的遥感反演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洪富;HAZ-China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设计及初步实现[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8 郭飚;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9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吴新燕;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玉阁;基于RS的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庆伟;青藏高原特大型湖泊遥感分析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3 盛峻;建立地震应急互助契约机制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莹;甘肃省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邓砚;中国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6 王岩;面向对象图像处理方法在遥感震害提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7 余世舟;地震次生灾害的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8 苟婷婷;地震应急管理时间操纵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振华;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姜亭琪;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梅;每年开展地震应急演练[N];宁夏日报;2008年
2 轲轩;《六盘水市地震应急数据库》通过验收[N];六盘水日报;2008年
3 ;全省地震应急数据收集工作评比揭晓[N];大同日报;2008年
4 谢红关梅;陕西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全面展开[N];中国测绘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斌 裴兴斌;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演练在宝举行[N];宝鸡日报;2007年
6 记者 高原;太原市地震应急预案正式公布[N];发展导报;2008年
7 见习记者 杨巧玲;切实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工作[N];朔州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韩强娃;宝鸡打造避震“诺亚方舟”[N];宝鸡日报;2011年
9 邹乐 贾运华;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作重大调整[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董静郑小涌;促进地震应急工作上新台阶[N];闽西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