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程金龙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旅游形象理论研究相对缓慢的这一研究状况,从概念与内涵、制约及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构成要素、关系模式、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力图揭示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规律与模式,以丰富城市旅游形象的理论研究成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孟凡荣,刘继生;CI战略与长春城市旅游形象塑造[J];人文地理;2003年02期
2 杨明秀;打造长沙城市旅游品牌策略探讨[J];经济师;2003年03期
3 徐菲菲,万绪才,宋平;全球化时代南京城市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05期
4 周晓茵;浅谈连云港城市旅游的CIS[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宋绮辛;;行业博物馆: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J];攀登;2007年03期
6 戴学军,丁登山,林辰;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7 刘昌雪,黄成林;芜湖市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及形象设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杨培玉;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周晓红;;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促进玉林旅游业的发展[J];市场论坛;2009年07期
10 田洪,邹再进;城市旅游形象策划[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1 彭华;汕头城市旅游持续发展驱动机制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12 张岩;对城市旅游开发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13 陈建斌,成伟光;城市旅游地域特色略论[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4期
14 保继刚,刘雪梅;广东城市海外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量化分析[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15 李丰生,沈鸿,朱晓媚;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一体化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6 石云霞;打造烟台城市旅游新形象[J];商场现代化;2005年21期
17 曹新向;王东峰;王岩松;;城市旅游开放空间的构建——以开封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1期
18 郑敏;;城市旅游及其产品开发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9 李建卫;;工业旅游是城市旅游的新增长点[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0 仲其庄;;陇海兰新沿线城市旅游局长联席会已迈入第五个年头 泛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局长牡丹花会期间齐聚洛阳[J];大陆桥视野;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与关系模式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2 郭宏;韩汝玢;黄槐武;谢日万;蓝日勇;;广西花山岩画物理风化机理及其治理[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C];2004年
3 梁金兰;;宁波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莹;;城市旅游中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5 高向平;吴必虎;戈岳;;拉萨城市旅游吸引物再开发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杜书云;饶品样;;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研究及其实践意义[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宣传中;;统筹文化旅游资源 发展绍兴城市旅游[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9 周海林;;城市旅游形象——郴州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动力[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陶伟;钟文辉;;城市旅游研究的区域视野——以粤港澳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宿倩;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陈国贵;基于房地产业视角的中国沿海区域城市旅游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萍;城市旅游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于慰杰;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区域合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伍向阳;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侠;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丽君;中国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及其与客流量相关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亚娟;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李晶晶;青岛城市旅游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小艺;永福县旅游形象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秦丽艳;改革开放以来大同城市旅游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5 刘文蕾;主题街区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陈晓磬;长沙城市旅游内部空间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陈茜茜;城市旅游与西部城镇化关联的个案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谷艳艳;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质量评价[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蕾蕾;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民族旅游形象设计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10 杜妍;城市旅游标志与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李胜 陈美寿;杭州经验:城市旅游经济的一个标本[N];深圳商报;2005年
2 北京巅峰智业集团旅游地产研究院 胡晓苒;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上)[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记者 涂显锋;昌都着力打造八小时城市旅游生活经济圈[N];西藏日报(汉);2011年
4 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宣教处;彰显城市旅游综合竞争优势 奠定升级转型发展良好基础[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本报通讯员 朱存召;对发展常德城市旅游的几点建议[N];常德日报;2005年
6 任平;三门“城乡对游”成长假游新宠[N];台州日报;2008年
7 李泉兴;无锡海外“城市旅游日”产品亮相[N];华东旅游报;2009年
8 本报驻江苏记者 雷琛烨;三水湾,泰州城市旅游新引擎[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商报记者 师兴;打造世界城市旅游窗口[N];北京商报;2010年
10 本报驻江苏记者 周伟民 通讯员 郦樱;苏州全力提升城市旅游品牌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