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养分动态的知识模型
【摘要】:传统的农业管理信息管理措施存在着很大缺陷,不能准确地把握作物生长需求与土壤养分的供给关系。为了实现便捷、准确地掌握作物土壤系统养分的需求与供给关系,本研究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水稻、玉米、小麦三种作物—土壤系统中不同秸秆还田措施下三种养分元素(氮、磷、钾)的数据进行了提取、整理和分析,共获得18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微软公司的Visual Basic 6.0完成了回归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化设计,旨在为农业生产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便捷的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工具。具体实例检验表明该系统是一个非常适用的模型。应用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作物—土壤系统的最佳管理。
|
|
|
|
1 |
李立峰;张建伟;李玉翠;刘增进;;污水灌溉对小麦和土壤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12期 |
2 |
庄恒扬,曹卫星,蒋思霞,王志刚;作物钾素养分的动态模拟[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年03期 |
3 |
陈永继;杨坚;黄丽丽;梁兆新;莫建霖;;甘蔗—土壤系统仿真模型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年03期 |
4 |
王学锋;新书介绍[J];土壤学报;1993年02期 |
5 |
唐耀先;中国土壤分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专著出版[J];土壤通报;1999年S1期 |
6 |
沈汉;从农田土壤养分的10年演变看北京市今后施肥方向与策略[J];北京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
7 |
林桂林,周琼华,蔡开地;土壤系统起始熵相关变量的通径分析[J];土壤通报;2005年02期 |
8 |
冯永红,陈传群,王寿祥,张永熙,孙志明;~(60)Co在土壤、矿物质中的吸附及在菜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年S6期 |
9 |
刘伟;论农田土壤养分的跨区域富集[J];生态学杂志;1999年01期 |
10 |
杨进宝,胡宝林,马继宏;农田土壤养分监测情况通报及土壤培肥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1995年S1期 |
11 |
武冠云;海伦县农田土壤养分平衡问题的探讨[J];土壤;1982年02期 |
12 |
王同朝,王燕,卫丽,王俊忠,聂胜委,刘书伟;作物垄作栽培法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3 |
吴玉光;沈汉;;京郊部分农田土壤养分变化的调查[J];农业新技术;1983年06期 |
14 |
宋木兰,刘友林;茶园——土壤系统的物质循环对土壤酸化的影响[J];茶叶科学;1990年02期 |
15 |
张红锋;布久乡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及合理施肥对策[J];西藏科技;2004年10期 |
16 |
韩俊杰;南瑞;高永刚;姜丽霞;;黑龙江省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7年04期 |
17 |
张亚丽;白文斌;焦晓燕;王立革;王劲松;;黄土区采煤沉陷农田土壤养分的三维可视化[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
18 |
张金屯;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
19 |
李玉芳,谭新霞,何生丽;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绿洲之间农田土壤养分现状比较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20 |
钟蓉军,张昆林,李菊;西藏林芝县农田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途径[J];西藏科技;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