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卢志军马克平  
【摘要】: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已经成为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和重庆等地。目前已经报道的紫茎泽兰危害多集中在农林牧方面(经济),社会危害少有涉及,而对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学效应几乎没有报道。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的分布与危害,防除途径,体内物质的提取等方面,而对种群水平以上的生态学研究最为薄弱,亟待加强。首先应弄清紫茎泽兰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对未来的扩散趋势进行预测,并在相应地区建立起不同级别的预警系统;其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对紫茎泽兰危害进行定量的评估;第三,加强紫茎泽兰生物学生态学方面,尤其是种群水平以上的研究;第四,继续寻找防控紫茎泽兰的有效途径;第五,深入紫茎泽兰的体内物质提取、利用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成品;紫茎泽兰de防除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04年07期
2 王银朝,赵宝玉,樊泽锋,樊月圆,谭承建;紫茎泽兰及其危害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5期
3 权红红;;治理紫茎泽兰的新途径[J];中国林业;2008年06期
4 易茂红;;贵州省紫茎泽兰的发生与治理[J];植物检疫;2008年05期
5 ;害草变宝物 养猪又制炭[J];环境工程;2009年01期
6 杨紫美;;紫茎泽兰的危害及防除[J];草业与畜牧;2011年01期
7 ;紫茎泽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J];植物保护;2011年01期
8 ;个旧市紫茎泽兰调查报告[J];云南农业科技;1983年04期
9 张崇贤;;在紫茎泽兰占领地上进行草场建设[J];云南农业科技;1989年05期
10 向业勋;;紫茎泽兰的分布、危害及防除意见[J];杂草科学;1991年04期
11 杨蓉西;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J];生物学通报;2003年01期
12 梁小玉,张新全;紫茎泽兰发生特点、防治及其利用[J];四川草原;2004年02期
13 潘云祥,丁福先;大理州关于紫茎泽兰的调查报告[J];云南畜牧兽医;2003年03期
14 卿贵华,王甸洪,席俊林;紫茎泽兰的危害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5 贾桂康,梁云贞;紫茎泽兰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防除[J];广西植保;2005年01期
16 ;南京农大杂草研究室找到除杀紫茎泽兰新思路[J];山东农药信息;2007年07期
17 刘刚;;南京农大杂草研究室找到除杀紫茎泽兰新思路[J];北京农业;2008年31期
18 王德朝;;紫茎泽兰入侵对云南蜂业的影响[J];中国蜂业;2009年11期
19 丁建清;photocom;;美丽杀手紫茎泽兰[J];中国报道;2002年07期
20 李彦福,陈素娇,黄明尧,吴定能;盘县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调查报告[J];贵州林业科技;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志军;马克平;;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分布、危害与研究现状[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厚勇;欧阳华;王蕊;张振铃;徐明;;饲料新资源紫茎泽兰草粉家兔90天喂养实验研究[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李厚勇;颜冬英;张振玲;王蕊;徐明;;紫茎泽兰草粉大鼠喂养致畸作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王文琪;王进军;赵志模;;紫茎泽兰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牛红榜;刘万学;万方浩;刘波;;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性能评价[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周泽建;刘万学;万方浩;周美兰;;不同肥力梯度对黑麦草和紫茎泽兰竞争效应的影响[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钊;李伟;周伟;;不同生境紫茎泽兰构件生长及其对环境的行为响应[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龚治;万方浩;;紫茎泽兰化感物质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差异分析[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9 郭惠明;张永强;万方浩;程红梅;;农杆菌介导的紫茎泽兰的遗传转化[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高贤明;;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生活史特征及其入侵特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太平;草地有毒植物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及制剂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2 杨国庆;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旱稻幼苗的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桂富荣;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王一丁;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灭蚜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王文琪;外来物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入侵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黄文坤;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及化感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苏秀红;不同紫茎泽兰种群耐旱与耐热性的评价及耐热性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郭惠明;紫茎泽兰分子研究平台的建立及化感相关基因EaCHS1的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田耀华;紫茎泽兰入侵导致的土壤环境变化及其对不同物种的反馈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10 范成明;土壤生物消毒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效评估及防治机理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明;紫茎泽兰的种子特性及其入侵对不同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昊;紫茎泽兰对不同海拔入侵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种子萌发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喻媖;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子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金亚南;紫茎泽兰根系分泌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评价[D];西南大学;2010年
5 于文清;丛枝菌根真菌对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的反馈及其机制[D];塔里木大学;2010年
6 鲍观娟;替代牧草与紫茎泽兰的竞争机制及野外竞争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刘晓燕;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及化学防除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晨;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叶内共生菌对入侵地植物群落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0年
9 史云涛;土壤微生物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幼苗存活及生长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周蒙;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益;关岭开发紫茎泽兰养猪见成效[N];贵州日报;2009年
2 覃旭庆 高荣祥;紫茎泽兰脱毒饲料开发实验取得成功[N];六盘水日报;2010年
3 王立天;紫茎泽兰怎样变害为利[N];云南日报;2008年
4 云子;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种植成功[N];中国畜牧报;2004年
5 记者 解悦通讯员 胡必强;以毒攻毒,4天灭杀“紫茎泽兰”[N];南京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建兵;紫茎泽兰威胁泸定万亩良田[N];四川日报;2006年
7 刘子富 黄勇;贵州发现能抑制有害生物紫茎泽兰的物种[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8 记者 张晔通讯员 胡必强;我科学家找到除杀“破坏草”新思路[N];科技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春凌;生态学博士见证八年科研历程[N];贵州日报;2010年
10 陈鹏;昆明开始全城剿杀紫茎泽兰[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