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腔行波管的再同步设计
【摘要】:耦合腔行波管常常采用相速再同步技术以提高管子的输出功率与效率。渐变段的分析从属于大信号计算范围,须依赖于计算机分析程序.一个由程序验证过的,良好的相速渐变设计方案对管子的研制者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们研制的一维大信号程序出发,对再同步技术进行计算机实验。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一个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供研究所、工厂的技术人员参考。
|
|
|
|
1 |
;具有管型聚焦系统的包装式行波管[J];真空电子技术;1971年05期 |
2 |
;文摘[J];真空电子技术;1972年04期 |
3 |
王群生;;J_(19—1)高功率放大器冷却系统设计与实验[J];无线电通信技术;1987年04期 |
4 |
林旭阳,徐学良,冯德余,周保东;高效率连续波行波管的研制[J];真空电子技术;2001年04期 |
5 |
白峰,师宇杰,周东方,楼建东;一种ZVS行波管高压电源的设计[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6 |
姚兴健;王信钢;;大功率行波管在ECM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6年06期 |
7 |
;国外简讯[J];真空电子技术;1970年03期 |
8 |
黄绳武;;Ka波段的新进展:一个10瓦连续波螺旋线型行波管[J];真空电子技术;1979年04期 |
9 |
;索引[J];真空电子技术;1980年04期 |
10 |
蔡绍伦;环圈行波管设计新进展[J];电子学报;1992年12期 |
11 |
;电真空器件[J];电子科技文摘;2000年01期 |
12 |
李斌,杨中海;行波管相位一致性的理论研究与计算机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4期 |
13 |
束峰涛;;一种风冷行波管的热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05年06期 |
14 |
王自成;王莉;李海强;戴志浩;李镇淮;宋培德;杨勇;;引起行波管增益幅度相位波动的一种原因[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
15 |
;正交场放大管与行波管的比较[J];真空电子技术;1970年02期 |
16 |
;索引[J];真空电子技术;1980年05期 |
17 |
宋文淼,李镇淮,李明中,陈秀岚;“行波管-YIG振荡器”的讨论[J];电子与信息学报;1982年03期 |
18 |
陈婉华;;返波管—行波管型相对论装置中超高频振荡脉冲的产生[J];真空电子技术;1985年01期 |
19 |
樊会明;苏小保;肖刘;刘柳萍;张淑君;李莉;;基于矢网的行波管AM/PM转换系数的测试[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
20 |
钟国俭;;行波管失效分析及其发射机可靠性的提高[J];雷达与对抗;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