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浅谈“钱学森之问”

陈科材  
【摘要】:"钱学森之问"是当代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反映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是一个自问自答的问。本文将浅谈对于"钱学森之问"的理解,提出解决的路径,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反思。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2 张辉;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J];教育探索;2001年12期
3 刘冰 ,李占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二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12期
4 潘善洪,张为鄂,陈文华;浅议人才培养的风险意识[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9期
5 康珺,孙豫峰;试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S1期
6 夏金海,穆刚;关于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克山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7 冯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5期
8 黄培明,郑寿;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浅谈[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李小平;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10 何海兵;试论社团科技活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1 史瑞君;论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原则[J];镇江高专学报;2004年04期
12 李四念,王顺燚;关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13 朱晟利;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5期
14 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15 张建晖;;发达国家IT人才培养政策的比较研究[J];甘肃科技;2006年03期
16 黄永华;;刍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7 罗天强;李锐锋;;创新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0期
18 王丽萍;;高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展望[J];企业家天地;2006年09期
19 孙秋柏;;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论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6期
20 阙海宝;;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香;王晨霞;;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钱梦琴;校办社工机构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共生”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潘梅芳;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与运行质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季;卓越取向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莉;体育院校流行舞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8 李姝;构建产学研结合的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思考[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9 姚莹;实践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戏曲学院;2016年
10 武斐;孔子人才观对“90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启示[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4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5 校长 顾秉林;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再创新百年育人辉煌[N];新清华;2009年
6 徐林 岳祖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科学发展[N];南方日报;2009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王伶雅 黄颖 张魁勇;政协委员建议:人才培养 政府与高校联动[N];成都日报;2010年
8 邬大光 厦门大学副校长 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要那么多人才培养概念吗[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赖红英 刘慧婵;从教学改革入手突破人才培养瓶颈[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刘湘溶;努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