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绪面孔刺激影响ADHD患儿持续注意任务事件相关电位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ADHD患儿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混合型ADHD患儿32例(年龄9-15岁)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32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恐惧和愤怒等四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观察ADH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儿童面孔诱发的N170电位及靶刺激诱发的P300电位的特征。结果:ADHD组患儿在四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颞枕区面孔特异性N170波波幅均低于对照组例恐惧[(17.7±9.5)uv vs.(25.8±14.0)uv,P0.05],顶枕区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例恐惧[454.2±51.3)ms vs.(433.0±29.8)ms,P0.05]。ADHD患者组在不同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发的P300以恐惧面孔刺激后执行注意任务的P300波幅最低,潜伏期最长。结论:在四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ADHD患儿以恐惧面孔刺激引起N170,P300波幅最低,且P300潜伏期延长最明显,提示恐惧面孔影响ADHD患儿情绪调节,并影响其持续注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