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腰椎侧弯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分析
【摘要】: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后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基于一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T12~S1上段连续的CT扫描图像,建立完整、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分别采用单节段和双节段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各种工况下对术后模型进行力学加载,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脊柱活动度及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的影响。结果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脊柱前屈活动度增大,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脊柱活动度减小,单节段固定融合术较双节段固定融合术更能增加邻近节段的活动范围;两种方法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均有所集中,以邻近上节段明显,且单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影响更大;两种方法固定术后对固定相邻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应力影响较大,对相邻上节段影响相对较小,均以旋转运动明显,但单一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对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一双节段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均可改变脊柱活动度并增加邻近节段活动度,且对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有所影响。
|
|
|
|
1 |
Visser L.H.;Beekman R.;Franssen H.;赵正卿;;肘部尺神经病变的短节段神经传导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7期 |
2 |
邵高海;钟斌;余雨;赵波;周永发;;退变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年05期 |
3 |
刘鹏;李远安;赵建华;柳峰;刘明永;范伟力;;后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选择性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
4 |
韩金明;张明;陈斌辉;李松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07期 |
5 |
朱兵;颈椎前路减压及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1999年02期 |
6 |
宋红浦,徐华梓,池永龙,王向阳,林焱,黄其杉,毛方敏;动力内固定融合术对失稳脊柱稳定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年10期 |
7 |
孟宪中;孟宪国;申勇;董玉昌;;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09期 |
8 |
周亚洲;王文刚;;PEEK颈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9 |
胡三保;郭昭庆;;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07期 |
10 |
王石磊;孙燕;谷增泉;;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36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0年02期 |
11 |
于秀淳;周银;宋若先;孙海宁;徐明;付志厚;刘晓平;;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探索[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7年05期 |
12 |
吉浩宇;杨勇;王跃文;赵建民;王建华;;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式的选择[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年07期 |
13 |
杜志勇;;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0期 |
14 |
黄震华;冠状动脉外科研究中冠脉病变进展的有关因素:五年造影复查[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4期 |
15 |
徐建广;腰骶融合术后移行区的观察[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1999年02期 |
16 |
杨勇;;颈前路减压及融合节段的确定方法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年13期 |
17 |
徐俊涛;王宝虎;卢立炳;周茹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J];江西医药;2006年04期 |
18 |
孙海燕,陈宣维,桂斌捷,肖建如,贾连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侧凸的手术治疗(附18例病例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4年05期 |
19 |
贾金忠;尹建华;任兰芝;李万军;贾利民;康旭阳;任兰芝;;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19期 |
20 |
张嘉,吕维加,叶启彬,邱贵兴;长节段脊柱内固定术后即刻刚度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