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慧娟;川崎病晚期心血管损害的超声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年12期 |
2 |
魏伟
,孙德泉
,梁红
,夏桂芳;川崎病超声监测的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
3 |
向慧娟,邓又斌,杨好意,黎春雷,常青,毕小军;川崎病后颈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12期 |
4 |
陈艳琼,李华君;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57例报告[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
5 |
赵凤英,蒲凤萍,赵丽萍;川崎病患儿健康教育的实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年01期 |
6 |
张艳秋,卢丽娟;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年03期 |
7 |
熊奕,梁海南,吴瑛,吴本清,彭启慧;超声心动图对急性期川崎病的诊断价值[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8 |
向慧娟,邓又斌,常青,黎春雷,毕小军,杨好意,王林;高分辨力超声评价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11期 |
9 |
草川三治
,金春和;小儿心肌梗塞——以川崎病为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78年02期 |
10 |
周太光;颅昌碧;陈红英;;215例川崎病的消化道损害及其治疗与护理[J];传染病信息;2000年01期 |
11 |
向慧娟,邓又斌,常青,黎春蕾,毕小军,杨好意,王林;超声心动图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年09期 |
12 |
吴福康,孙红光,於晓平,罗惠玲;大血管改变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
13 |
朱琦,杨太珠,罗红,郭文琪,杨帆;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及远期随访[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2期 |
14 |
伊晓东,王家秀;川崎病的超声心动图监测意义[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年03期 |
15 |
张建凤,潘娟;2例川崎病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01期 |
16 |
李颖如;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年02期 |
17 |
田瑞霖,李青,王新欣;川崎病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6期 |
18 |
马勇波,张志平;川崎病患者的整体护理[J];吉林医学;2004年01期 |
19 |
林自兴,刘伟,倪秀华;60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4年03期 |
20 |
匡玉娟,刘艳凤,马红梅;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滴治疗川崎病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