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与感染的关系探讨(摘要)
【摘要】:目的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应性血管炎。虽然多数认为过敏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但现在认为感染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本文的目的旨在探讨感染因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2月~2009年06月收治的180例HSP的患儿,根据其临床特点分别为皮肤型48例、关节型22例、腹型43例、混合型22例;以及难治性过敏性紫癜45例(为既往发作≥2次或常规抗过敏治疗8天无效者,或有顽固性腹痛、呕吐、便血呕血者以及累及肾脏的紫癜性肾炎患儿),对所有病例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抗"O",及EB病毒抗体。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三种病原体(肺炎支原体、EB病毒、溶血性链球菌)的总感染率达76.7%(138/180),支原体感染的病例数最多达92例(含复合感染)。②各临床类型感染率均达到60%以上,其中腹型紫癜高达86%,主要为混合感染占64.86%(24/37),而EB病毒感染达28例(41.79%)。③在难治性紫癜中的各型感染率也达到70%以上,尤其是紫癜性肾炎的感染率达93.3%。④在三种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中,感染频率排序依次为肺炎支原体、EB病毒、溶血性链球菌。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与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难治性过敏性紫癜多重感染率高,是导致其发生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复杂,尚未明晰,受多种因素影响,感染无疑是其发病的促发因素,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可能以不同的感染方式激发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形成、超抗原、神经氨酸酶介导的免疫复合物形成及体内B淋巴细胞的活化产生自身抗体而致免疫性血管炎的发生。
|
|
|
|
1 |
王琼瑾;张融;;感染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0年25期 |
2 |
李筱君;;生物共振技术对过敏性紫癜变应原的检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
3 |
张效温;慢性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许兰、亨诺氏综合病征[J];山东医药;1973年03期 |
4 |
叶进,孙轶秋;加味犀角地黄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52例[J];江苏中医药;1991年09期 |
5 |
王宝琴,鞠永华;过敏性紫裥的其它药物治疗[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年04期 |
6 |
苗淑新;;康康只是患了过敏性紫癜吗?[J];父母必读;1994年09期 |
7 |
张惠玲;经期过敏性紫癜[J];新中医;1995年01期 |
8 |
孙卫平;过敏性紫癜12例误诊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07期 |
9 |
刘德銮,张桂玲,周书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28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4期 |
10 |
杜彪,王震,万维勤;老药新用治疗过敏性紫癜[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10期 |
11 |
米丰年;单纯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20期 |
12 |
杨琍琦,马文静;过敏性紫癜18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年03期 |
13 |
王显梅,王晓东;地塞米松致过敏性紫癜1例[J];黑龙江医学;1997年05期 |
14 |
王佩玉,刘玉兰,张玉华,任振波,杨凤兰;过敏性紫癜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7年01期 |
15 |
韩秀萍,卢丽萍,张薇,宋芳吉;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6 |
孙志坚;过敏性紫癜[J];山东医药;2001年15期 |
17 |
王小平,龚一云;紫消Ⅰ、Ⅱ号治疗单纯性过敏性紫癜5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05期 |
18 |
何涓
,周以渊
,董丽
,王春燕;过敏性紫癜50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4年06期 |
19 |
刘磊,江捍平,王兵;IL-10在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小儿急救医学;2004年04期 |
20 |
恒达,李静;过敏性紫癜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一例[J];包头医学;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