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肌细胞增强因子2A(myocyte enhancer factor2A,MEF2A)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HSC活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on,α-SMA)的关系,探讨MEF2A在HSC活化过程中可能作用。方法从SD大鼠肝脏分离HSC并培养在塑料细胞培养皿中,在体外培养过程中HSC逐步活化,分别收集新分离(0天)和经培养(1,2,3,4,5,6,7,8天)的HS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期细胞中MEF2A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期细胞中MEF2A和α-SMA的含量;凝胶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shift assays,EMSA)方法检测MEF2A DNA结合活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新分离的HSC内有少量MEF2A mRNA表达,随着HSC培养逐步活化,MEF2A mRNA表达逐步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新分离的HSC内有少量MEF2A及α-SMA,随着HSC培养逐步活化,细胞内MEF2A及α-SMA逐步增加,二者呈正相关;EMSA结果表明MEF2A DNA结合活性逐步增高。结论随着HSC激活,MEF2A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且MEF2ADNA结合活性同步增高,MEF2A可能参与了HSC活化过程。
|
|
|
|
1 |
冯洁;臧国庆;余永胜;;转录因子AP-1在肝病中的作用[J];肝脏;2007年05期 |
2 |
孙龙;孙琳琳;杨世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肝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09期 |
3 |
陈博婷;薛挥;;NF-κB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及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年01期 |
4 |
王爱民,杨晓明,郭瑞峰,张莉,李培建,王清明,贺福初;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可逆转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年04期 |
5 |
成军,李莉,张玲霞,陈菊梅;肝再生增强因子的作用机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年03期 |
6 |
孙备;白雪巍;孟庆辉;王刚;许军;姜洪池;;核转录因子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
7 |
王韶华;谢永强;李鹏飞;;胃黏膜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环氧化酶-2、核转录因子关系的探讨[J];北京医学;2007年08期 |
8 |
李青,张丽梅,刘殿武,贺宇彤,肖永红,何海艳;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治疗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
9 |
刘群;禁食对大鼠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结合蛋白-1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9年22期 |
10 |
王宪波,刘平,唐志鹏,陆雄,顾宏图;肝星状细胞活化在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年04期 |
11 |
张磊;付洪;辜岷;金爱琼;吴谦;;14肽化合物抗脂肪肝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年06期 |
12 |
蔡晓波;范建高;田丽艳;钱燕;陆元善;;高血糖及肝硬化模型大鼠肝脏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的表达[J];肝脏;2007年02期 |
13 |
丁芹;崇雨田;马会慧;杨绍基;;BMP-7在SD大鼠肝脏的表达[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2期 |
14 |
宋育林;曾民德;陆伦根;范竹萍;茅益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PPARα的表达及其意义[J];安徽医学;2008年01期 |
15 |
刘再毅;梁长虹;王秋实;刘于宝;徐莉;郑君惠;;~1H-MRS在鉴定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构建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15期 |
16 |
张成琰;赵和平;;补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7 |
李建芳;陈必成;余震;张培趁;贾曾荣;;染料木素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PDGF-BB表达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
18 |
龙天柱;李国林;吕丽虹;俞建东;许晓婷;林浩铭;万云乐;;大鼠肝脏NK细胞的分离、纯化与超微结构特征[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年06期 |
19 |
吴静;郑浩;江瑛;苏文;侯金佟;张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08期 |
20 |
何瑶;熊理守;黄文生;杨荣萍;陈瑜君;任明;;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