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清心肌酶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GCS评分及出血量结合临床和CT表现分为有无意识障碍组、不同出血量组、不同出血部位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组。入院24小时内、3天、7天和15天抽晨血测定心肌酶谱并进行分析,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血清心肌酶开始升高,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5天接近正常;有意识障碍组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出血量大者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出血量小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部位不同和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其血清心肌酶升高对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手术后3天AST和7天AST、CKMB、LDH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K升高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未能提前使血清心肌酶恢复正常。结论高血压脑出病人者存在较为普遍的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心肌酶的升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出血量大小有关,与出血部位和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无关;手术治疗原发性颅内血肿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其所并发的心肌损伤,对脑心综合征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