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32具颈椎标本行枢椎椎板轴向CT加密扫描,测量枢椎椎板的长度、高度、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8例颈椎损伤患者,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2例、向前脱位1例、齿状突骨不愈合1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横韧带撕裂2例,Ⅱ型Hangman骨折伴C2-3不稳1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牵引复位后,根据患者病情组合枢椎椎板螺钉进行组合式固定,并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枢椎椎板的平均长度为(26.2±1.2)mm,平均高度为(12.8±1.6)mm,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平均厚度分别为(3.0±1.4)mm、(6.0±1.6)mm、(5.6±1.2)mm、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43.5°。8例患者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全部病例随访6~14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和术后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本组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避免了螺钉置入过程中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此技术操作简单,不受C2横突孔中椎动脉的位置限制。全程在直视下进行,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