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128排CT比较前门控及低剂量后门控技术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初探

冯琦  殷焱  华小兰  朱荣  华佳  
【摘要】:正目的利用128排比较前门控和低剂量后门控技术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有效放射剂量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研究共包括2009年3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78例。患者共随机分为两组,扫描时分别采用前门控和低剂量后门控技术。已进行过冠脉搭桥手术、瓣膜或起搏器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晓东;唐秉航;李芳云;李良才;黄晖;何亚奇;吴任国;黄德成;梁建雄;赖紫霞;;心率对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1年07期
2 冯惠谊;邹德环;朱旭生;;全身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1年04期
3 毛立华;;CR系统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4 凡生;曹澍;王艳;;DSA图像质量控制的探索[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5 贾传忠;;CR在床旁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6期
6 孔令燕;薛华丹;盛敏;王怡宁;刘炜;李烁;苏佰燕;金征宇;;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回顾性心电门控胸腹联合主动脉血管造影图像质量[J];协和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7 王文献;岳恒志;孙传顺;范辉;袁丹;程敬亮;;颅脑MRI运动伪影的预防策略[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4期
8 李锡雪;李东;于铁链;马延贺;李锋坦;;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8期
9 刘桂芬;刘芳;;胸部计算机X线床边摄影与传统X线床边摄影的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3期
10 华妙强;方向明;王凯;陈寅;丁国良;;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因素及相应措施[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11 王作泉;;64排螺旋CT颈动脉造影扫描技术临床应用及影响图像质量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12 贺剑;张华;曹小宏;喻东平;罗小平;;心电编辑在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中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13 曹慧萍;蔡鸿懿;孙金芳;张莲;刘志学;李敏;;低剂量扫描在肺癌CT模拟定位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1年03期
14 王利军;王志琴;;第二代双源CT flash序列评价高心率冠脉成像初步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2期
15 陈邦文;杨爱春;何海青;;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辐射卫生;2011年02期
16 邱小乐;孙多成;;做好腹部CT扫描前准备的意义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17 李秋云;肖恩华;李华兵;贺忠;陈炜;;敏感性编码技术在肝脏磁敏感成像中应用的参数优选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9期
18 ;穿透阴霾“i~爱”伴前行——双空间多模型迭代iDOSE~4的前沿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6期
19 苏云杉;张勇;柴汝昌;杨晓;陈翠仙;蒋婷;;多层螺旋CT心电门控质量提高的体会[J];放射学实践;2011年08期
20 吴奇华;张丽娟;杨仕海;吕发金;;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琦;殷焱;华小兰;朱荣;华佳;;利用128排CT比较前门控及低剂量后门控技术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丹妍;朱万安;潘润铎;;MRI检查中的伪影及其处理[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唐秉航;张晓东;李芳云;李良才;何亚齐;吴任国;黄晖;黄德成;梁健雄;;心率、重建时相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滕永波;段瑞平;李婧一;李基臣;朱翠玲;;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李保生;王立学;杨云剑;;浅谈质量控制在低场磁共振成像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迟彬;;数字乳腺摄影中不同压力的选择对图像质量影响的比较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吕访贤;吕顽;李絮绿;;双源CT冠脉成像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佳宾;李坤成;杜祥颖;利剑颖;李鹏雨;刘建;;多排螺旋CT球管焦点选择对于图像质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孙继全;吴晶涛;陈文新;王守安;叶靖;吴祥生;孔嶷;董颖;张萍;;自动毫安秒低剂量扫描对主动脉夹层CT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辐射剂量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振;狄幸波;丁忠祥;卢建芳;徐健;刘锦;蔡学祥;吴颖;;剂量最适技术在MSCT腹部多期检查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云;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明娜;基于视觉系统和特征提取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郭丽君;腹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单、双射频源图像质量及ADC值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姚伟;基于偏微分方程及变分理论的图像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丁艺芳;基于小波变换和视觉系统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新算法[D];上海大学;2001年
6 刘明;基于图像复原的航空摄影前向像移检测及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薛立勤;显示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高修峰;人脸图像质量评估标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刘红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郑羽;提高频域OCT性能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生;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柳慧超;基于图像空间多通道相似分解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D];安徽大学;2011年
3 王琨;图像质量对立体定位精度影响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杨元元;MTF与图像质量参数关系的建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刘文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2年
6 唐鉴;人脸识别中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米玉成;能谱与常规模式下减影去骨法脑CTA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王景艳;旧电影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李振兴;面向DCT域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魏崇奎;基于HVS图像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H.264改善图像质量[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2 记者 王屏;3D电视:标准与市场同步发展[N];国际商报;2010年
3 黄;富士施乐彩色数码多功能机优化图像质量[N];电脑商报;2009年
4 刘 晖;跨越图像质量的鸿沟[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本报记者  马文宽 李建伟;两次专利经历明白一个道理[N];国际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晖;在质量与易用上下功夫[N];计算机世界;2004年
7 ;图像质量调整秘技[N];电脑报;2001年
8 ;Cell REGZA是电视演变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9年
9 刘晖;不一样的EasyShare[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高树灼;时间短辐射少 影像检查更精确[N];厦门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