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粉碎术结合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病例与方法:收集近5年来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11-53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为2周内急性腹胀、腹痛患者9例,血便6例,腹水3例,发热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补液及支持治疗。术前所有患者临床上均未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在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及D-二聚体,并接受急诊腹部血管彩超和上腹部增强CT扫描,明确为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后,在门静脉主干血栓栓塞段内用血栓粉碎装置行血栓粉碎,然后尽量将细小血栓颗粒抽吸,然后置入5F溶栓导管行持续性溶栓治疗:选用尿激酶(50000U/h)连续灌注,结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24h。溶栓24小时后重复门静脉造影观察门静脉血管复通情况,连续尿激酶用量不超过200万U。溶栓过程中实行心电监护及监测血凝全套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国际标准比(INR)。结果:所有患者24小时内急性腹痛腹胀明显减退,6例血便患者48小时内腹痛缓解,尿量增加,血便消失。3例腹水患者2周内腹水吸收,全身状况良好出院。所有患者未出现气胸、失血性休克、内脏血管破裂及异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机械性血栓粉碎术结合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是纠正门脉血管阻塞病变的一项良好治疗方法,但是必须十分谨慎,必须尽早进行。
|
|
|
|
1 |
瞿旭东;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刘清欣;钱晟;刘嵘;罗剑钧;;经皮穿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术对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0年01期 |
2 |
王小英,宋震亚;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16期 |
3 |
张鹏;朱焕明;郝茹;;胆心综合征误诊为冠脉综合征并溶栓[J];临床误诊误治;2008年11期 |
4 |
李天晓;谢静霞;;华法令抗凝对于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年02期 |
5 |
李麟荪;;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J];介入放射学杂志;1994年01期 |
6 |
廖树民;;症状体征皆相似 肝穿活检见分晓——1例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病的误诊教训[J];新医学;2006年10期 |
7 |
陈传福;;肝外门脉高压的病因与临床特征[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
8 |
陈东风;武兵兵;冷恩仁;;反复呕血、巨脾、腹水[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92年02期 |
9 |
杨春菊;朱虹;唐秀芬;佐天恩;朱红;王亚彬;朱雅琪;;内镜与超声及门静脉造影相结合预测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3年04期 |
10 |
张沛怡,杨春菊,朱雅琪,王雅彬,唐秀芬,刘家骥,陶铸,朱虹,李兰,杨玉杰;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和胃静脉曲张之分型与临床症状或合并症之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4年02期 |
11 |
张曦彤;徐克;梁松年;庄薇;刘静;李红;杨栋;辛世杰;;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肠缺血[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9期 |
12 |
林森;江学良;;Budd-Chiari综合征的溶栓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年10期 |
13 |
于淼;邓梨平;李家开;;布-加综合征支架植入术后血栓形成的监测和溶栓治疗[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年06期 |
14 |
朱蔚东;赵亮;田广健;蔡建华;苑超;;门静脉系统急性血栓形成15例诊治体会[J];山东医药;2009年47期 |
15 |
徐宪虎;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亢:作为肝细胞癌和肝硬化支持疗法的临床评价[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7年01期 |
16 |
潘伯荣;胰解痉肽对Obbi氏括约肌的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1986年03期 |
17 |
陈勇,陈卫国,何晓峰,许小立,鲁恩洁,李彦豪;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动脉性出血[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年05期 |
18 |
刘迎娣,王茂强,王志强,杨云生,蔡逢春,令狐恩强,王仲朴,刘风永,程留芳;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
19 |
P.Heiss;B.Loewenhardt;C.Manke;A.Hellinger;K.H.Dietl;H.J.Schlitt;郑昊宇;;直接经皮抽吸并溶栓术治疗急性栓塞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1期 |
20 |
孙成刚,朱菊人,秦成勇,叶彦红;蝮蛇抗栓酶治疗柏—查氏综合征[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