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

史东平  封卫征  鲍杨  
【摘要】:正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患者出现一些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EA是我们临床上经常碰到的麻烦问题,其可能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成败。所以了解其发病原因与机制并积极预防处理,对病人安全和手术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EA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文献报导及研究进展归纳综述如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鲍杨;史东平;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年02期
2 崔明珠;孟凡民;;氟比洛芬酯减轻小儿全麻术后躁动临床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年06期
3 赵志钢;吴国远;梁艳华;;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年03期
4 杨智学;王刚;肖翔;曾英;;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胸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年04期
5 解克强;常鸿;王明义;程里臣;侯明让;;依托咪酯及丙泊酚和(或)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9年07期
6 杨杰;陈铁军;;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1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02期
7 王玲;蒋文旭;张莉;陈玲玲;;长托宁对患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0年11期
8 梁伟民,张军,顾华华;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时老年病人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年12期
9 杨学伟;高春霖;;帕瑞昔布钠复合曲马多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年11期
10 李敬宁;陈金权;赵延斌;杨秀玲;;七氟醚在儿科麻醉维持中作用研究[J];甘肃科技;2011年15期
11 李宪营,张社会,贾建鑫;不同年龄病人全麻苏醒期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3年01期
12 殷玉萍,宗倩,窦曰华;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不同卧位对呼吸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4年05期
13 王志松;欧阳文;;全麻苏醒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1例[J];亚太传统医药;2009年04期
14 贺志军;庄县建;张方斌;;曲马多预防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03期
15 黎邝;潘俊佐;;帕瑞昔布钠预防儿童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11年02期
16 苑妍新;李文波;高瑞英;董有静;;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预防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17 宁雪,尧永华,郑映菲,谭平,黄顺梅;雷米芬太尼伍用氯诺昔康减轻全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J];江苏医药;2005年08期
18 孙捷豪;韩宁;吴秀英;;七氟醚在儿科麻醉维持中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19 田春芳;宋玉芳;曹芳;;芬太尼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年07期
20 韩超;陈宇;;大脑状态指数反映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东平;封卫征;鲍杨;;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2 王海棠;刘敬臣;;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3 肖旺频;;吸入麻醉与苏醒期躁动[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4 靳三庆;庞婷;梁青春;;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罗宏;李军;连庆泉;;临床麻醉与研究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防治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赵娴;冯智英;温小红;祝胜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靳三庆;庞婷;梁青春;;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8 黄建新;;七氟醚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临床研究[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石蓓;时鹏才;;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NF-K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10 甯交琳;陶国才;;球周麻醉时采用七氟醚镇静的安全性评估[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辉;七氟醚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肖艳英;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的延迟性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余琼;七氟醚预处理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叶治;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及活性氧介导七氟醚迟发型脑保护作用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09年
5 孙艳红;七氟醚和地氟醚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陈聪聪;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内皮细胞糖蛋白被膜脱落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7 何凯;七氟醚在不同气体流量下产生A物质浓度差异及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邵建林;七氟醚诱导HO-1-mRNA表达抑制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丽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缺氧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开胸患者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孙绪德;全麻药对脑功能影响的影像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洁芳;地佐辛对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2 连明;七氟醚后处理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蔚;七氟醚预处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肌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姚颖;七氟醚吸入诱导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庞勇;缝隙连接蛋白43在七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程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儿体外循环肺损伤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海燕;七氟醚对心脏双瓣置换术患者肺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12年
8 路凯;七氟醚吸入麻醉在体外循环转流期间对肌钙蛋白Ⅰ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9 陈维安;七氟醚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肾功能影响的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吴振;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松义;紧闭法吸入麻醉在临床获推广[N];健康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