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
【摘要】:正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患者出现一些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EA是我们临床上经常碰到的麻烦问题,其可能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成败。所以了解其发病原因与机制并积极预防处理,对病人安全和手术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EA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文献报导及研究进展归纳综述如下:
|
|
|
|
1 |
鲍杨;史东平;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年02期 |
2 |
崔明珠;孟凡民;;氟比洛芬酯减轻小儿全麻术后躁动临床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年06期 |
3 |
赵志钢;吴国远;梁艳华;;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年03期 |
4 |
杨智学;王刚;肖翔;曾英;;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胸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年04期 |
5 |
解克强;常鸿;王明义;程里臣;侯明让;;依托咪酯及丙泊酚和(或)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9年07期 |
6 |
杨杰;陈铁军;;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1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02期 |
7 |
王玲;蒋文旭;张莉;陈玲玲;;长托宁对患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0年11期 |
8 |
梁伟民,张军,顾华华;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时老年病人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年12期 |
9 |
杨学伟;高春霖;;帕瑞昔布钠复合曲马多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年11期 |
10 |
李敬宁;陈金权;赵延斌;杨秀玲;;七氟醚在儿科麻醉维持中作用研究[J];甘肃科技;2011年15期 |
11 |
李宪营,张社会,贾建鑫;不同年龄病人全麻苏醒期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3年01期 |
12 |
殷玉萍,宗倩,窦曰华;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不同卧位对呼吸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4年05期 |
13 |
王志松;欧阳文;;全麻苏醒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1例[J];亚太传统医药;2009年04期 |
14 |
贺志军;庄县建;张方斌;;曲马多预防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03期 |
15 |
黎邝;潘俊佐;;帕瑞昔布钠预防儿童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11年02期 |
16 |
苑妍新;李文波;高瑞英;董有静;;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预防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
17 |
宁雪,尧永华,郑映菲,谭平,黄顺梅;雷米芬太尼伍用氯诺昔康减轻全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J];江苏医药;2005年08期 |
18 |
孙捷豪;韩宁;吴秀英;;七氟醚在儿科麻醉维持中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
19 |
田春芳;宋玉芳;曹芳;;芬太尼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年07期 |
20 |
韩超;陈宇;;大脑状态指数反映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0年1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