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骨-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的修复与重建
【摘要】:目的:总结眶骨-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的修复与重建的经验.方法:收治眶-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65例,男性50例,女性15例,年龄16~58岁.其中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有,颅脑损伤20 例,腭部矢状骨折3例,额骨骨折5例,颅底多发骨折10例,下颌骨骨折2例,肢体骨折2例,眼球损伤2例,视神经损伤2例。65例中,交通事故伤58例,斗殴伤4例,跌落伤2例,其它伤1例。临床表现为面中份不对称,颧面部塌陷,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眶周淤血肿胀,眼球内陷及移位,复视, 脑脊液鼻漏等.按伤情分初期、延期和晚期手术。初期25例,于伤后1周内手术,延期33例,于伤后 1~4周手术,晚期7例,于伤后1个月后手术。通过原伤口、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缘下切口及口内切口联合入路,初期和延期手术,在分离暴露骨折断端后,以下颌骨为参照,在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的基础上,恢复眶上颌颧骨复合体三对垂直颅颌支柱及二个水平轴,用钢丝结扎固定或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若眶底缺损较大,则用自体骨移植修复;晚期病例除了重新截骨复位内固定外,对于继发的畸形或缺损可用自体骨移植或假体材料进行修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功能和面容明显改善。1 例陈旧性骨折术后仍出现颧面部塌陷,再行膨体四氟聚乙烯充填后有所改善;1例陈旧性骨折植入膨体四氟聚乙烯,术后2年因假体感染而取出,尚未再次手术;1例术后咬合关系紊乱;4例术后颧突部较对侧稍隆起;其余病例均获得较好的外形及功能.结论:眶骨-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在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的基础上,骨折内固定路线沿支柱结构分布,修复与重建眶上颌颧骨复合体垂直颅颌支柱及二个水平轴,可较准确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